我的投资反思录有三:钝感力、下一个、成本

十八铺路热度: 13860

即使是自己投资成功了“这一个”。当然也有投资“下一个”成功的。这里面所有的钱都应该是你的本金了。

投资反思录一:投资需要钝感力

私信里有朋友问我,Defi值不值得关注啊,你老是说研究则被套。

是这样的,区块链的任何一个热点,其实我都有关注和研究,从经验来讲的话,的确有些研究则被套,但值不值得研究呢,必然是值得的,起码你研究了就知道区块链正在发生了什么,未来有哪些方向,启蒙明迪或醍醐灌顶,这个本身就很有意思。

那为啥很容易研究则被套呢,首先来讲,一旦研究就容易被“洗脑”,总感觉这项技术或理念很先进,估计很快全面开花,从这个领域到全方位领域,这时候你的脑袋里回自动屏蔽现实阻力、成本性价比、不确定性和竞品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头脑发热一股冲,然后套得死死的,然后冷静下来发现是“伪刚需”之类,“伪刚需”这个词语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明的是,是一个可实行的方向,在目前不是刚需,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方向,需要考虑成本、机遇等等。这点不明白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现实里的技术,从实验室到军用到商用,都要经历很多年的反复验证。

我大概属于对科技敏感体质,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投资需要钝感力。复盘我自己的大多错误的投资,并不是投资太晚,而是投资太早。

投资反思录二:不急追寻“下一个”

在投资市场里,我们总是希望追寻“下一个”,比如比特币成功了,我们追寻“下一个”比特币,某dapp成功了,我们追寻“下一个”dapp,特斯拉成功了,我们追寻下一个“特斯拉”;茅台成功了,我们追寻下一个“茅台”;深圳成功了,我们追寻下一个“特区”。

即使是自己投资成功了“这一个”,也总是再想复制自己的成功,一方面自信于自己的眼力,一方面又担心别人靠“下一个”的逆袭,于是免不了分仓或移仓“下一个”;若是眼看着别人投资了“这一个”的成功,那就更有动力促使我们更用力追寻“下一个”了,必须赶上,必须分得风口果实。然而现实里,这种心态很容易让人热血冲大脑,冲动蔓延了理智,大多结局是错过了“这一个”,又被“下一个”套牢。

当然也有投资“下一个”成功的,也有“下一个”更好逆袭“这一个”吧,这是市场竞争之下的选优,Facebook和Myspace的故事还在空中飘荡。但就个人投资而言,确定性更为重要,当你意识到“这一个”的成功时,其实大多并不是见顶,尤其当你是科技敏感体质,你要相信还有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和投资到“这一个”,当思索着红利还在,应选择这一个继续爬坡。选择“下一个”的潜在意识是,以小博大,但往往忘记的是其失败率也是更大的,成功并没有惯性。

投资反思录三:及时将利润沉淀为你的成本

在投资很多场景下,都听到朋友这样的话,“先冒险投一笔,到时候赚了一倍,就拿出成本,把利润放上去自动滚,永动机或归零都无所谓”,或,“将利息放进去,本金拿回来,之后随便了”等等。

我很能理解这种本金保护的心态,但觉得这个很不够,及时将利润沉淀为本金才是进阶的思考,毕竟“赚的钱也是钱啊”。在了结一次投资之后,这里面所有的钱都应该是你的本金了,而不是分为“本金+利润”。因为,后一者的分法,潜意识里会让你的投资心理懈怠,这种懈怠就是“主要我的本金安全,利润无所谓”,投资心理一旦懈怠,投资心法很容易出错,忽视风险,投出很糟糕的标的,而你内心“利润无所谓”的心态,很容易“心心想念必有回响”,如所愿的归零。

就比特币投资而言,我相信,早些年的老bitcoiner,本金早已回本无数次,因为当年大多人都是身无几两,我当年拿着第一次创业的钱进来时,稍微聊一下都感觉比很多同期的bitcoiner情况好些,当然随着很多朋友加各种杠杠和赚钱有道很快比我厉害多了。这个问题就是,如何界限本金呢,本金是多少呢,如何算完整的一次投资呢,投入--持有--推出--投入...,每个阶段如何去界限呢?这个很复杂。

最简单的方法是,及时将你的利润沉淀为本金,都是本金,这样你的每一次投资都小心翼翼,都无比重视你的每一次投资,保持最大集中力。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