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DAO 贡献者身份的最佳差异:为什么多边工作会延续?

The SeeDAO热度: 19180

能力与兴趣的层叠造就专属自己的 Web3 最佳差异领域。

原标题:《云朵与闷罐 : 贡献者身份的最佳差异》(Communities Aren’t Buckets –– They’re Clouds)
撰文:Joey DeBruin
编译:Gink

身份

在 DAO 组织中经常看到活跃在多个社区的贡献者,作者用「最佳差异」理论对该现象做出了解释:多边工作由归属感与差异化双重需求驱动,而 Web3 与 DAO 更加强了这一趋势。本文还指出,DAO 工具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贡献者流动性的客观现实和需求。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流动性身份和贡献的体现。

同时贡献多个社区,是许多在 Web3 赚取生计的人的常态。随意打开一些 DAO 贡献者的推特个人资料,你会发现他们通常都会罗列 3-5 个社区。这么做看起来可能缺乏重点,但学者们有话要说。实际上,关于去中心化网络中的脑力劳动者如何获得「最佳差异」,学界已经研究了数十年。

身份

最佳差异是研究在单一身份内层叠多个隶属关系的理论,它不仅从直觉上说的通,并且在数学上也可以被预测出来。从本质上讲,人们总是在归属感和差异化这两个需求之间寻求平衡。Web3 创造的多角工作(或「多边工作」),并不是对 Web2「朝九晚五一份工」的随意背叛——它是脑力劳动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市场上迈出的合乎逻辑的一步。雇主也许希望雇员能够为他全职工作,然而在一个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中,自食其力的雇员更愿意为多个社区工作。

数字原生工作的兴起,将使我们都像科学家一样行事──这一主张脱胎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我曾经从许多不同角度探索数字原生社区。我以前是一名实验室神经科学家,参与建立了供科学家们相互联结的主要平台 ResearchGate。最近又创建了 Backdrop,一个利用代币和其他 Web3 基础设施来让社区参与更简单有趣的平台。之所以离开科学界来到 Web3,是因为我坚信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基础,让学术界这样的分布式社区能够从其创造的价值中获得更好的分成。我喜欢和 Web3 中工作的人交谈,因为他们听起来和科学家是如此相像,特别是他们思考身份建立问题时带有的那种层叠意识。

最佳差异——「不一样的烟火」

Marilynn Brewer 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整个职业生涯致力于研究 「个人身份如何被群体身份塑造」。1991 年她首次写下关于最佳差异理论的著述。这个理论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是一篇横跨 50页的论文,也可以用一句话来简洁地概括:

「人类个体有两种基本的、相互竞争的需求,即对归属感的需求和对差异化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可以通过加入适度包容(最佳差异)的群体来满足。」

为了生存以及合作,渴望加入最佳差异化的社会群体是最根本的人性。这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在自己钟爱的社区中感受到真正归属感时会如此幸福,也解释了为什么比起右撇子,左撇子之间更有可能建立深厚的社交联结(作为社群,右撇子不具备足够的差异化)。

身份

在科学界,最佳差异的甜点是:在理想领域工作的同时不被其他人「截胡」(其他科学家在你发表结果之前抢先发表)。我们在 ResearchGate 的研究表明,科学家通常用 3~5 个主题的交集来定义自己的研究领域,比如「CRISPR基因 | 囊肿性纤维化 | 果蝇」或者「再生 | 多发性硬化症 | 小鼠」(我的实验室专业领域)。3~5 个主题似乎是大多数学者的「最佳差异」。

但愿 3-5 这个平均数在 Web3 里还能管用。尽管文氏图看上去不一样,例如可能是「NFT | 律师 | 音乐」,但逻辑是相同的。同时贡献于 NFT,法律和音乐 DAO不会让某人失去重点,反而让他们拥有了独特性。  

身份

在科学界和 Web3 领域,3-5 社区规则有一个共同的例外:创始人和核心贡献者。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成功的社区,或者发明了某种技术或研究领域,就无需层叠额外的隶属关系,直接获得最佳差异。这种对立给 DAO 工具带来了用户体验上的矛盾:创始人对多元工作不那么在意,甚至某些方面还要守护自己的社区;为创始人设计的 DAO 工具,没有考虑到大多数贡献者需要管理多个同时存在的隶属关系。

从新冠研究中学到的 UX 经验

不考虑层叠社区的设计会引发什么问题?为从事新冠研究的社区所打造的产品可以做出很好的说明:

为了应对新冠,许多科学组织尽其所能地帮助从事疫苗研究和新冠治疗的科学家。在疫情肆虐的早期,科学家们无法及时跟进发表出来的信息,原因有三方面:

  • 数量。由于整个科学界都将目光转向了 COVID,有关冠状病毒的发表率在几周内急剧增加。 一些研究估计,它大约是疫情肆虐前的 100 倍。
  • 质量。除了数量的增加,低质量的发表也相应增多,因为其中大多数都绕过了传统上缓慢的同行评审过程,发表在(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的)预印本服务器上。
  • 现有查询与整合工具的崩溃。科学家们用来了解最新情况的许多工具,都需要时间来应对预印本的突增。例如,两个主要的科学搜索引擎 Google Scholar 和 Pubmed 并没有对大多数预印本进行收录。

作为回应,许多组织开发了工具来收集和整理与新冠有关的预印本和出版物。我们在ResearchGate 上建立了 COVID 社区,它就像一个连接到相当详尽的出版数据库的 Reddit 子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和 Semantic Scholar 等公司也做出了类似的努力。我们只是试图帮助一线科学家,并没有考虑用户的长期体验。

从事这些解决方案曾令人感觉动力十足,在早期也有助于堵塞漏洞。但是后来,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删除或折回到原本的产品中去了。(就在我离开 ResearchGate 之前,我们的COVID 社区也落幕了。)这些产品没能持续下去的原因很简单:COVID 主题并不是一个能完美收纳科学家的桶──它由科学领域内的若干主题交叠而成,就像天空中的云朵。

身份

假设你是一个研究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问题的数学家。你一头扎进 COVID 研究,占据了「新冠 | 数学 | 流行病学 | 发展中国家」这个领域,并在这里获得了最佳差异。你需要及时了解有关数学的 COVID 出版物,也要时刻关注数学期刊,还要留意与其他传染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出版物。只提供 COVID 相关的出版物,对以探索为目标的社区来说是不完整的。但它不像增加数学和流行病学信源那么简单。因为 Sarah 的专业领域可能是「新冠 | 流行病学 | 小鼠模型」,所以她需要关于小鼠模型的出版物来用于其它传染病的研究。换句话说,一个把社区看成闷罐的产品不会为任何人进行优化。

玩转 Web3──为什么 Twitter 行,Discord 不行

用户体验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案正是互联网的最强工具:网络。我在网络中建立自己的最佳差异化领域,而 Sarah 也一样。之所以 Twitter 仍然是 Web3 最重要的平台,是因为人们能够更顺畅地管理自己的兴趣图谱。Twitter 成为获取最新信息、联结你所关心的一切人和事的一站式目的地。

相比之下,Discord 将社区设想成闷罐或高墙环绕的花园,几乎不能在社区之间移动。你无法跨服创建共享聊天,不能与另一个社区共同举办活动,甚至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在服务器之间切来切去打字通知每个人。这些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被闷罐困住的云朵。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Discord 的一些功能确实考虑到了网络社区的云朵特性。例如,私聊消息可以跨服,或者在个人资料上显示共同参与的服务器。我并不是在贬低 Discord 这类带有闷罐属性的工具,对于在单一社区内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来说,它们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作向多边化发展,特别是 web3 带来的数据互操作性,围绕促进交叉社区间的互动来建立体验潜力巨大。

为什么多边工作会延续

诸如最佳差异之类的研究,让 DAO 和它为多边工作带来的便利性有了明确的定位,即,它是对加密货币之外的趋势的一种回应。副业的兴起和 DAO 组织中多边工作的出现是这种宏观趋势的一部分。

DAO 的批评者认为,多边的工作方式终将一事无成。这样的批评不应针对加密货币,而应该是关于副业市场将会放缓还是消失的高层次争论。这种讨论要有价值得多,想简单地用「区块链很昂贵」之类的说辞来推翻也更困难。

作为一名学者,根据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我的看法是:只有全球人才市场竞争的减弱才能让多边工作的趋势放缓。但鉴于远程办公所带来的新活力,我无法想象这种情况会发生。随着就业市场变得对受雇方有利,我希望其他脑力劳动者也能像科学领域一样,拥有 3-5 个多边工作。人们通常在主业上专注投入,而用副业来进行探索,但多个同时进行的项目将成为常态。

当为自己和 Backdrop 投入筹码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就业者图景的形态将越来越像云朵,而不再像闷罐。这是件好事,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将权力更公平地交到个人手中的趋势。多边工作使得劳动者可以自由移动、流动地定义自己的身份,并让他们在迈出探索的脚步时,仍有一只脚踏在坚实的地面上来降低风险。这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自然演进。对开发者来说,帮助人们登上并融合生活的云朵将是越来越重要的考量。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