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 Huobi 九年,李林时代结束

Jack热度: 44191

10 月 8 日,加密交易平台 Huobi Global 宣布 Huobi Global 控股股东公司已向百域资本旗下基金转让所持有的全部 Huobi Global 股份,百域资本旗下并购基金成为 Huobi Global 的第一大股东。

本文整理自:Blockbeats、区块精灵球等、力说等。

10 月 8 日,加密交易平台 Huobi Global 宣布 Huobi Global 控股股东公司已向百域资本旗下基金转让所持有的全部 Huobi Global 股份,百域资本旗下并购基金成为 Huobi Global 的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 目前已完成股权和业务的正式交割。官方表示本次交易仅涉及控股股东变化,并不会对现有核心管理和运营团队带来影响。

就在加密交易平台 Huobi Global 完成股权与业务出售给香港百域资本旗下基金后,Huobi 创始人李林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自己不再是 Huobi Global 实控人与股东,也不再拥有任何权限。「Huobi 从我创办至今历时九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李林说。

李林的彻底离开,也标志着 Huobi 李林时代的结束。在加密货币的历史上,这家成立 9 年的交易平台见证了比特币在中国的一切。老玩家应该还记得前几年交易平台的疯狂 list、三大的斗争,各家创始人在社交媒体上的争执。

但随着政策出台,各大官方宣布不再为大陆地区提供服务,Web3 行业出海,矿业关机寻找新的归属地,美国完全占领 Web3 高地。据 CoinGecko,目前 Binance、Coinbase、FTX、OKEx 等平台的交易量都已经超过 Huobi。现在,就连为比特币奋斗九年的李林,也离开了。

九年简史

比特币真正在国内相对有了群体,是 2013 年。当年短短几个月时间,比特币价格涨幅超过 10 倍,国内外媒体都竞相报道。当时,国内主流平台是比特币中国,国外主流平台是 Mt.Gox。

但当时比特币中国的服务并不好用,有用户尝试在比特币中国交易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旦大行情来临时,比特币中国总是宕机。这给了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 Huobi 一个机会。

李林

2013 年几大交易平台突发行情界面(图源:微博用户小朋友帝)

2011 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李林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币这种东西。清华毕业、技术出身并在顶级互联网甲骨文工作过的李林当晚回到家,就查询相关资料,加入了比特币相关的讨论组。显然,他对这种不同于主流货币的产物很感兴趣。

2012 年底,先后经历了两次不那么成功创业经历的李林也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在了解到比特币交易平台痛点后,李林意识到了这个机会。2013 年 9 月 1 日,Huobi 正式上线。

当时 Huobi 一上线便宣布免除交易手续费,以此吸引流量,占据一席之地。这可能也是新入场玩家的迫不得已,放弃手续费收入,在增值服务上收费也让 Huobi 迅速有了声量。随后,Huobi 发展中规中矩,上线新项目和新产品,稳步积累用户。

2017 年,行业「九四」出现。9 月 4 日,中央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 IC0,将其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所有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被勒令限期关闭,并停止新用户注册,Huobi 不得不宣布暂停所有用户交易,以应对政策影响。重拳严打之下,各大交易平台纷纷停止国内业务,转而出海发展。在这一阶段,Huobi 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布局,在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地设立站点。

但在巨量利润的吸引下,严打风头过去不久,「出逃」的交易平台就又回来了。2018 年 7 月,《新京报》调查发现,全球前十大交易平台中,有五家都对中国用户开放了注册。2017 年 11 月,Huobi 发布月度报告,称新用户增幅 2055%。

随后几年,Huobi 也追随 Binance 等交易平台,推出自己的平台 Token HT 和 IE0 服务,交易平台进入白刃战时代。Binance 还没完全站稳中文市场,Huobi 与 OKEx 想方设法维护自有用户,不夸张的说,那是交易平台影响的市场时代。市场由牛转熊,项目没有创新,在那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交易平台的一系列运营在维持着用户的留住。

平台 Token、IE0,这些产品让各大平台在运营上绞尽脑汁,每隔几天就有一个新项目,每隔一段时间平台 Token 就有新的场景,不得不说,那几年可能是交易平台战斗最精彩的时候。

李林

火币网微博(图源自网络)

也是在同一时期,吃到过监管苦头的 Huobi 开始了自己的上市与合规之路。2018 年 8 月,李林联手前国开行干部滕荣松,以每股 2.72 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桐城控股 71.67% 的股权。在随后的两年间,Huobi Global 控股股东 Huobi Universal 又连续 8 次增持股票,掌握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2019 年底,Huobi CFO 李书沸在采访中透露,希望通过并购的形式完成公司的上市目标。而在逐渐向上市公司整合业务后,Huobi 慢慢来到了「阳光底下」,与权威越走越近,在 Huobi 高管们口中,常听到「助力数字金融产业」、「瞄准国家级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服务全球市场」等术语。

2021 年是 Huobi 和其他国内交易平台命运的转折点,走上合规大道不久的 Huobi 更是被当头来了一棒。

此前一年的 10 月 26 日,有传言称李林被警方带走,随后第二天官方便出面澄清。到了 11 月又爆 Huobi「二号人物」朱嘉伟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平台 Token HT 应声大跌。

次年 9 月 15 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银保监会、外汇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严厉打击虚拟货币交易和炒作行为,其中就包含向大陆用户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的交易平台。

随后,Huobi 宣布彻底清退大陆用户,李林甚至亲自在社群中向高净值客户道歉,「即使没有火币,大家也可以选择 Binance 和 OK」。根据 Huobi 联创杜均的说法,清退大陆用户让 Huobi 失去了 30% 的利润。自此以后,Huobi 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 8 月 12 日,彭博社报 Huobi 创始人李林正在与一群投资者谈判,以高达 30 亿美元的估值出售其在 Huobi 的股份。官方则表示「目前没有就大股东股份转让形成任何方案,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不到两月时间,与百域资本的股权交割就正式完成。

今天,加密交易平台 Huobi 的李林时代结束了。

下一个十年

这个行业,每年都有新的财富神话、新的 KOL 、新的热点,唯一能与比特币常青的,除了项目,可能也只有交易平台。Huobi 的成长已经足够快,但 Binance 更疯狂,3 年时间就站在全球顶峰;但 Binance 也不敢懈怠,后面还有仅用了两年就傲视群雄的 FTX。

尽管 Huobi 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位见证了行业从零到 1 再到 10 的亲历者。「在 Huobi 交易了很多年,眼看着这个圈子从没什么人交流到现在形成一个行业」,这是一位加密圈老韭菜的感叹。从网页到 APP,Huobi 的账户记录了行业 9 年的故事,同时也见证了 Huobi 的发展,从几个加密货币的简单兑换,到现在衍生品、节点、矿池等产品的全生态庞大体系。

谁也无法判断交易平台的未来形态。公链能为交易平台赋能多少?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能代替中心化吗?云服务是不是刚需?他们谁也不知道。唯一能肯定的是,Huobi 走了一个李林,还会有张林、王林,在下一轮热潮中,主流交易平台一定不会缺席,就如许多加密网友所说的那样:「还会有新的财富故事诞生的」。

10月8日,火币创始人李林在朋友圈表示,已经将旗下股权转让与香港百域资本(About Capital ),至此香港百域资本成为第一大股东和是实控人。

从此Huobi变AboutBi,一代弄潮儿木木哥黯然退出历史舞台。Crypto犹太人继续接力,能否重振旗鼓?

李林

陈亦骅

香港百域资本(About Capital Management)为一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由陈亦骅于2013年创立,在2004-2013年,他也曾是国内知名私募景林资产合伙人,拥有澳大利亚管理研究生院MBA学位,曾获得三年期海外金牛私募投资经理(股票多空策略)奖。

李林

从香港证监会了解到的百域资本管理人及营业代表目录如下:

李林

在两个法团负责人中,陈亦骅(Ted Chen)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1990年便开始在澳大利亚工作,是中国最早一批海外基金管理人,拥有澳洲管理学院的MBA学位以及特许财务分析师(CFA)和金融风险管理(FRM)的资格;单黎鸣毕业于上海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曾供职于香港西京投资及申万菱信基金。

二人均为上海系金融圈人士,且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

从Linkedin看到陈曾经与复星集团独董张化桥(1990年公派澳洲留学,当时陈在澳洲已经工作)有过互动,结合复星创始人梁信军也在重注加密行业可以推测:陈亦骅背后的上海金融圈资源应该相当深厚,此次股权转让不排除是上海的圈内大佬牵线搭桥。

单黎鸣曾供职的申万比较知名,暂时不提,其供职的西京投资,是最早一批拿到QFII资质的海外基金,实控人为刘央,女性,原中信国际最年轻的海外基金经理,号称“中国女巴菲特”,在香港金融圈非常知名。


百域资本

About Capital Management,香港百域,注册于2013年9月24日,主营业务是提供资产管理,是一家专注于投资亚太市场的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地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183号中远大厦4001室,原名Beyond Capital(2010年更名)。

百域旗下主要经营业务为:百域亞洲特殊機遇基金。

根据基金月报可以得知,百域资本在加密行业并非新兵,在2021年1月月报中,首次提到基金进行了比特币的加密资产配置。

李林

在2022年4月的月报中,基金提到对于目前加密市场的看法:

李林

截止2022年8月,百域亚洲基金配置情况如下:

李林

可以看到,基金仍然有3.6%的加密资产配置。

基金概要如下:

李林

基金峰值资产为1亿美元,最高时加密资产占比接近10%,目前整体回撤较为严重。炒加密还是要谨慎啊。

李林,许多火币旧人叫他木木哥。在许多火币员工的相册里或多或少都有着关于这个公司或者老板的图文记忆,在这些照片里李林都是非常鲜活的一个“人”,他可以光膀子喝酒撸串,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唱K打牌,情到浓时在年会上和大家抱头痛哭。在诸多交易所创始人里,算是感情非常外露了。

李林

九年时间,从和OKX一栋楼的颐泉汇,到百米之外的嘉华大厦。路程中间的川浙汇应该很久没看到大家光顾了。周围破破烂烂的旧式办公楼,公交站旁的小学操场,财务们经常要跑的四大行上地分行,大厅里的星巴克好利来和小超市,多年过去几乎没有变化。嘉华有点逼仄的办公室,个子高一点都可以够到天花板。在这里从五十个人到两百个人,也经历了人声鼎沸到熊市的切肤之痛。许多的矿机商、媒体、客户,甚至是友商在火币前台留下过合影。

李林

李林

时间原来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又尽是利刃。

我们唏嘘吗?是的。再也见不到如此活跃的市场,交易所们拼刺刀肉搏竞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当时代结束时,大多数人是没有明显感知的,时间不会告诉你“hey,要拐点了哈”,都是某一个瞬间才让人有意识。从此以后也就是多了一个“加密货币亿万富翁”,“前火币创始人”。

火币是很多国人交易比特币的第一站,李林创业时有多拼,陪客户“搬砖”,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陪客户吃饭喝酒吹水。这边银行禁止充值,那就换自己的账号上,封一个换一个。客户抱怨系统不好用,那就换技术团队,我知道的就换了三拨。客户想要出金,那就上OTC。丢币了,拔网线亏损了,那就赔。火币对客户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许多人都直接和李林本人打过交道,上地周边的餐馆应该都吃了个遍。优秀的服务是火币的基因和传统,一路打拼下来目视所及是没有对手的。用户陪着火币一路从单一的比特币交易,到莱特币,再到各种竞争币。从现货,到合约。从五大交易所到仅剩两家,再到彻底清退国内用户。九年,彼此陪伴的时间不算短了。

李林

李林为这个公司燃烧过青春,什么时候进入到疲惫期呢?应该是钱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行业飞速发展,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时候。监管虽然没有那么强硬,但是三五不时的要求配合调查。创始团队也陆续产生分歧离开。在平静之后李林总结这期间火币走的弯路:“行业发展太快,但是管理没有跟上”。连我也抱怨过他们的“官僚”,内部人士互骂“傻X”。沉寂一段时间后,李林还是选择自己挑起担子。这个时期,明显的感受到他心境的变化。以前他还会在朋友圈怒骂媒体“专业黑火币二十年”,到“你写什么都无所谓”。那一年的火币大客户活动专门选择了遵义,大家欢欣雀跃:李林回来了。

李林

大家过了几年刀口舔血悬而未决的日子,监管态度暧昧,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和平相处的临界点。但实际情况如何大家也看到了。加之火币在国际化途中各种水土不服,他的海外员工抱怨他是“农民企业家”。四下征战,收效甚微。异军突起,全球监管。李林人在国内被置于风口浪尖,这其中发生过什么我们就不重复了。就像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在等待被枪决。反正你面对一个逃不掉的锤子,砸到你身上你也痛。

李林

木木哥是对的起“哥”这个称呼的,跟着他一起打拼的人,这几年不管是主动被动,他都伸手拉一把。身边火币老同事对我说:“我自己有什么大事解决不了的,实在撑不住了会跟他求助,至少我相信李老板能帮忙安排后事”。说的我眼泪都要出来了。火币从十几个人到现在工号排到九千多,李林还能在老员工心里留下这样靠谱的印象,不是人品好这么简单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才会想要退出。不远之前大家还能看到他在用户群里跟大客户掏心掏肺,但是聊天记录传出来却被骂的狗血淋头。这不能不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心里一凉。

卖掉公司全身而退,是最好的选择。

火币离职群里最后一个位置留给了李林,李老板对大家说:微信要是有5000人的群,咱都能给拉满,最新的工号已经快到9000了。

李林

这张李林的办公桌,让人无比伤感。一个时代结束了,于他个人而言,我们应该为李林感到开心。祝福木木哥。

李林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