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更像一个高架桥。
整理:MarsBit
1月10日,由MarsBit主办,香港创新产业园区数码港、G-Rocket高诺国际加速器、element协办的「POW’ER 香港Web3创新者峰会」在港举办。
会上,Conflux联合创始人伍鸣、Aptos生态负责人HC、Ava Labs/Avalanche亚洲区负责人Wilson Wu、Web3犹太人主任/Venture投资人赵晨,以及Hashkey研究总监JZ围绕「以太坊2.0与新公链机会」话题进行一场圆桌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JZ:大家好。谢谢MarsBit主办了这么一个丰富的香港大会。我们马上进入Panel环节。这场Panel讨论的话题关于公链。大家知道,公链其实一直是区块链发展的基础。在过去一两个cycle,几个大型项目主要来自于公链赛道。在座的几位嘉宾,其实在公链界也比较有影响力。首先,请伍鸣总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所代表的机构或项目。
伍鸣: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Conflux联合创始人和CTO 伍鸣。Conflux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公有链项目,它的技术特点是通过对共识算法的创新设计,打破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性能瓶颈。Conflux遵循基于 Pow 的原教旨主义的去中心化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性能提升到 3000~6000 TPS,并且交易的确认时间可以在半分钟之内,比以太坊和比特币高了两个数量级。
Conflux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我自己原来在微软加州研究院工作 11 年,主要在分布式系统领域,后加入Conflux。我们团队大部分人是从清华姚班毕业。基于对技术创新的追求,我们在国内得到了上海政府的支持,与上海科委一起成立了树图研究院,姚期智院士是我们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Conflux实际上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我们目前在国内的关注度比较高,在国内主要方向是打造数字藏品和 NFT 生态。目前国内有 70 多家传统的企业和我们合作,包括小红书、爱奇艺,还有微软等等这样的一些互联网大厂。我们正在准备把总部迁到香港,去迎接香港政府的支持,希望能为香港未来的 Web 3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JZ:好,谢谢伍鸣总。我们就按顺序来,现在请线上的HC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所在的机构。
HC:大家好,很抱歉这次没有办法亲身来到香港,但是隔着屏幕已经能感受到我们现场的热情。我是HC,目前负责Aptos亚太市场。Aptos是一个无需准入的高性能POS 链。Aptos故事要从17年说起,当时Facebook 想要做 Libra ,之后因为监管原因,产品没有办法上线。去年,团队原班人马将技术开源,项目开始上线。去年,Aptos里程碑性的进展包括完成两轮融资,都是 2 亿美金。 10 月 19 日,Aptos上线主网,同一时间在各大交易所也上线了代币。
2023 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除已经官宣的消息外,Aptos更多希望在 Web2、Web 3企业中找到好的开发者解决Web 3 体量的问题。
JZ:好,谢谢。 接下来有请Wilson。
Wilson:大家好,我是Wilson。雪崩协议可能很多人会相对熟悉一些,其实整个 Founding Team 都是看游戏的。我们的滚教授是最早一批研究共识的人,所以雪崩的机制还是能做到快速解决共识的问题。雪崩协议有两个核心要点:共识速度/效率非常快、实现可扩展(主要依靠横向的解决方案,叫sub net)。目前,其他团队成员都在北美,我现在主要是负责整个亚洲市场。
下一阶段,雪崩会逐步进入Adoption 周期。L1的竞争差不多了,技术上的突破其实并不多,中层还有很多的机会。
JZ:好,谢谢Wilson,最后有请赵晨总。
赵晨:大家好,我叫赵晨。感谢MarsBit邀请,很开心能来到香港。我个人从事 Web 3 以及 Venture 投资,大概有个四五年左右的时间。今天参加圆桌,主要跟大家多学习一下。
JZ:谢谢赵晨总。我也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 JZ,在Hashkey做投研。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几位嘉宾在公链领域深耕多年,对技术、商业生态都有比较深的理解。谈公链,绕不过开以太坊这棵大树。请诸位聊一聊对以太坊的了解,再谈一谈自己所从事的项目跟以太坊之间的关系。先从伍鸣总开始吧。
伍鸣:以太坊是公链的鼻祖,智能合约的提出与使用,为行业带来了本质上的进步。以太坊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目前链上沉淀了很多资产。这对以太坊的生态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以太坊的技术进步其实并不是非常迅速,主要因为整个开发团队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EIP的被采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为V神的个人意见。
Conflux作为一个新的公链,我们不太能够去复制以太坊的模式,我们只能够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去出发。我们团队每年都会在区块链相关的顶级会议上去发表新的论文,去提出新的技术创新的想法,并且把它实现在Conflux链上。
关于资产沉淀的优势,我们也没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我们只能去厚积薄发,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和能够产生实际应用价值的生态伙伴合作,逐渐扩大生态。目前,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JZ:谢谢伍鸣总的分享,请 HC 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HC:我对以太坊,包括以太坊的整个社区还是非常Respect的,不得不承认以太坊还是拥有着行业中很聪明的一批人,以及有很聪明的一些开发者推动行业创新。在过去的一个周期,我们看到了以太坊生态项目推出新的应用场景,解构Web2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我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于,在接下来一年或者几年里,以太坊怎样去解决 Scalability (扩展性)问题。今年有很多投资人或者小伙伴比较看好ZK,但它是否真的能够承接百万级、千万级或上亿级的用户交易,还有待观察。
Aptos能够得赢得资本青睐,是因为现在如果我们想把一个有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用户的Web 2应用,放到 Web 3 协议层,其实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Aptos希望通过底层创新,包括通过Move编程语言和Move虚拟机来真正提高TPS,降低Gas费。我其实跟很多人分享过这样一句话:底层技术的创新(协议层技术的创新)带动应用层的创新。
JZ:好,谢谢HC,来Wilson分享一下。
Wilson:OK,可以用简单的语言理解一下不同的链或者不同的生态。每个生态就跟城市一样,如果你说比特币是北京,其他的新公链更像深圳,或者最早期的香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思维,如果以太坊更像邮政,雪崩更像顺丰,大家的优势不一样,可能他们的体量更大,单革新更慢,但我们效率更高,革新更快。从这一角度思考,可能对不同公链生态之间的理解更加容易。
「多链共存」的情况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就像全球会有很多所谓的中心,不管是金融中心也好,其他中心也好,它都会存在,因此「多链共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下一阶段,我认为虽然以太坊是最老牌的,但不是所有人一定会说自己喜欢以太坊,就像当时香港有原住民,也有很多新移民,深圳也有很多新移民,迪拜也有很多新移民一样。这些新移民到了某个城市之后,他会觉得OK,这就是我的家,这是第一步认知,但他可能没有去过其他城市。市场会不断的出现新公链,它会吸引到特定人群,因为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看到的链。
技术只是一方面,但技术之上还有文化。团队或者Community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它的交流方式是什么?你喜欢某个城市,不一定喜欢另一个城市,是不是因为它的文化?因为即使是链上,即使是技术,最后使用它的还是人,所以又会回到你习惯的生态,习惯的环境上。不同的链,不但有技术差别,在文化上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吸引你的到底是哪个点?我觉得每条链会吸引不同的人群去build。
另外,技术和生态的发展永远是不均衡的,不可能一个链一定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它的发展肯定是和需求匹配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Web2 Builder难进入市场?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为一个 Web 2创业者,去做Web 2产品很容易,但机会寥寥。Web 3市场有机会,但有很多需要Build。现在的状态可能就像深圳跟香港,早期可能水泥地铺好了,城市可能有个几十栋, 100 栋楼,但你认为这里好像不发达,其实是没有看到上面的工地还很多,你只是看到它的房价还没涨,因为房子还没有建起来,人还没有进来。但逐步这些人进来了,生态就变活跃。
做好一个城市,三要素很重要:招商引资、人才引入。招商引资需要更多的项目来生态上开发。人才引入更像社群建设,让一个城市有最基础的商业和用户。
但是Copy带来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大家都Lock Down的时候,就没有 Transaction,也就没有流动性了。一旦不流动,生态可能也会变得不好。所以所以,接下来各链和生态要变得更加活跃,活跃之后,所有的Transaction 开始流动,“城市”会变得更加美好。
JZ:好,谢谢Wilson的精彩比喻,让大家对公链有了一个更形象化的理解方式。好,请赵晨总从投资人的角度谈谈怎么理解所谓的以太坊 2. 0 或者新公链。
赵晨:以大坊的优势大家其实现在已经看得比较明白了,而且在过去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它积累了很多目前新公链暂时还没有Develop出来的一些特质,比如反脆弱。
虽然经过数个周期,但依然还有这么多builder、用户、资金进入以太坊体系,所以太坊的韧性还是相对比较强的。基于这样的韧性,大家逐渐在熊市中对未来的牛市更有信心。无论作为投资人,还是用户,基本上大家优选的肯定就是以太坊。以太坊也承载了引领市场、帮助市场获客的角色。因为这样的角色又导致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应用。
刚刚Wilson提出的“城市”比喻非常好,但最近有一个新的proposal,大家其实更愿意把以太坊比喻成一个 Digital State(数字国家)。当所有协议构建在以太坊上,你会发现以太坊逐渐Develop 出来了一些可能现有的公链还没有生发出来的特性,比如文化特性,包括GI Geek、American pop culture 文化,产生意识形态输出的雏形。所以大家在选择不同公链,参与不同公链做项目的时候,不仅会考虑链本身的技术层面,也会考虑链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文化特性。
公链的竞争,其实除了底层的技术竞争,还会在品牌、意识形态输出上形成竞争。目前,以太坊看起来在各个方向上没有太大的短板,而且在引领市场创新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虽然可能有人诟病说转了PoS之后,以太坊变得更中心化了,但大家其实对原教旨主义并没有那么在意了,反而是把自己变得更柔软,主动去适应市场。总之,无论投资,还是创业,大家肯定肯定还是会优选以太坊。
JZ:好,谢谢赵晨总。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扩容」话题。在坐三位嘉宾代表高性能公链,请各位聊一聊自己代表的公链的扩容方案与以太坊扩容的比较。有请伍鸣总。
伍鸣:我最近在看思考L2扩容这件事情。因为大家都说L2是以太坊的扩容,但我个人认为L2并不仅仅是以太坊的扩容,它实际上是对整个区块链世界的扩容。不管新公链也好,还有L2也好,它其实是把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交易流量分散开来,使得整个世界上的交易流量能够支持到更大规模的用户体量。为什么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以太坊的扩容,是因为L2最早是绑定在以太坊之上,是为解决以太坊的问题。但事实上, L2与独立的公链没有什么本质区别。Polygon 是一个以太坊的L2,但实际上它自己的生态已经非常非常好,已经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L1了。
另外,从技术上来讲,L2其实跟以太坊并没有一个非常深层的绑定关系。如果从这种角度看,我是不是可以认为雪崩也是L2?因为现在所有的一些公链之间都可以跨来跨去,
以太坊作为主链,它其实在扩容方面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主链承载结算层后会负载很多的L2,L2连到主链上以后,仍然会对主链本身的 带来一些挑战,包括交易确认的延迟。不同的L2之间,它可能也要跨来跨去,对吧?数据资产也会在L2之间流动,但是流动的速率实际上是依赖于主链的速率。
以太坊在新升级里面并没有解决交易延迟的问题,现在的交易延迟仍然是分钟量级的,所以,以太坊的扩容其实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扩容问题是可以通过多链互通来解决的。
JZ:谢谢伍鸣总分享, HC 可以讲一下你的看法。
HC:伍鸣总分享得非常好。基于刚才的发言,再拓展一下。L2能够带来一波新的尝试和创新,倒不是因为速度更快了,或者Gas更低了,而是因为以前的一些商业模式没有找到落地是因为速度不够快,或者是费用太高,扩容或者降低费用会带来用户创新。
另外,L2 也会解产生几个问题。第一,L2会解构现在所有应用的互操作性。因为,L1和L2 之间是没有原子的,互操作性受限,导致项目去挑阵营,这其实是很不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当大部分L1 上面的应用层把自己的用户和代码放在一个L2的时候, L2可不可以变成自己的L1,或者它可不可以去反打L1?当所有交易都在L2进行,到底层 L1 的壁垒到底有多高?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观察会很有趣。
JZ:好,谢谢。 有请Wilson。
Wilson:我认为,旧城也得改造,新城也得建设。
以太坊用户已经很多了,它可能有扩容问题,需要改造。L2更像高架桥,但如果桥底堵了,怎么办?往上走。扩容方案并不只有L2,它其实有 Horizontal Scaling 跟Vertical Scaling,L2只是其中一种。
新公链的技术都挺好,路也都挺宽,但没有人,没有项目,没有公司,这时候就得更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立生态。与以太坊的问题不一样,雪崩需要解决扩大生态的问题。
雪崩提供的Solution是sub net,它更像是一个横向解决的方案。如果路很堵,怎么办?你自己可以开路,你可以走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你可以横向开出去。你只要自己想开条路,你都可以开,成本也会相对低一点。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技术最后解决的是帮你完成Transaction 。具体走哪条路,怎么走,是往上走,还是横向走,会有很多选择。另外,我认为,当应用丰富的时候,技术自然会跟上,扩容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JZ:谢谢,Wilson。有请,赵晨总。
赵晨:刚才提到L2可能成为公链,但目前看起来,以太坊的影响力以及生态的繁荣程度,暂时还没有办法被其他参与者替代。所以,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市场还是要做很多的L2项目。
与新公链相比,以太坊更UGC一些,能够不断与市场需求磨合,满足用户需求,而新公链
可能看到了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一部分需求,但突然发现可能要花更多精力去解决另外的一部分问。二者解决的路径不一样。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不断与市场磨合,来回互换信息,做出来的产品可能更吸引人。
JZ:好,谢谢赵晨总的分享,因为时间已经Over Run了,Panel 就到此结束。但其实我们还准备了很多精彩的问题,不过没有关系,公链的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未来可以继续探讨新公链、以太坊,包括整个公链发展的历史。谢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