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构如何应对2023年后的Web3.0

凯西热度: 28180

Web3不只是炒作,更是一种变革

原文作者:HBR-China

原文来源: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

技术创新发展势必推着企业进入互联网下一阶段 Web3.0,一个建立在区块链、加密钱包、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之上的互联网生态系统。Web 3.0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不确定性,甚至争议性,正在让传统投资机构的脚步远离。本期专栏选取了一家Web 3.0投资机构FutureMoney Group,看看他们采取了哪些增长策略,以及面对Web3.0的到来,他们将如何迎接新挑战。

作为一家专注数字/加密资产的金融科技公司,FutureMoney从于2017年到现今累计管理和顾问的资产超过1亿美元,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FutureMoney的发展历程,更像是一次理性主义的诠释。其背后涵盖了两位创始人的长期主义、价值观选择、助力中国创业者出海和Web3未来发展。

FutureMoney Group(2020年以前名为FutureMoney)是2018年于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区块链/加密技术/Web3.0投资机构,由股权投资行业从业者Steven Li和连续创业者EO创立。因当时读到关于比特币和未来稳定币的故事,他们开始对探索未来数字货币感兴趣,想去寻找这样的技术,由此成立了FutureMoney labs,后来用这个命名基金。成立近5年来,其投资的区块链/加密技术/Web 3.0项目超过100个,也是数10个区块链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该机构通过合规的美元基金、自有资金,以及大量的内容输出来支持区块链/加密技术/Web 3.0行业的创新。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投资理念和策略。

Web 3.0

一、让资本专注长期收益

FutureMoney的两位创始人Steven Li和EO一致认为,投资要坚持长期主义,对于数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热点要理性对待。FutureMoney投资历经了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2016-2019年,注重发现以太坊的超越者。两位创始人押注了三个赛道:稳定币,layer1(底层区块链)和Defi(去中心化金融)。这个决定被验证是正确的。第二个周期是2020-2022年以后,这一阶应用和出圈开始发生变化,开拓新赛道,主攻一些诸如DePIN(物理工作量证明网络)和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这样的小众领域。第三个周期即2023年以后,这个周期正在酝酿中。两位创始人认为融合AI的Web3领域会有更大的机会。AI需要大量的算力,同时会改变物联网的“网络效应”问题,将会改变DePIN赛道埋下的伏笔,也会彻底改变创作者经济网络的效率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目前的Web3创新还远远没有结束,除了之前的周期中跑赢了行业平均回报,他们也对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

核心竞争力是自我进化的价值观。两位创始人表示,投资的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可以进化自己的价值观。相信最简单最笨拙的世俗道理,而不是追逐金钱,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更长的周期中得到更好的结果。价值观如果不清晰,可以问问,这是赚的谁的钱,还可以赚多久?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泡沫,如果泡沫难以避免,至少参与推动用户体验创新的泡沫中去,而不是到无限高收益率的泡沫中去。两位创始人坦言他们也在投资中犯过错,将来也会面临各种诱惑,但他们会坚持提醒自己价值观的问题。同时,针对错失的机会,他们会在事后认真复盘,通过复盘不断优化未来投资抉择。

谨慎选择所投公司。两位创始人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非常重视对方的长期价值观和利他主义。今天的Web3是过度金融化的,变现很容易,尤其通过金融手段变现很容易,但是过于短期和着急的金融行为,常常伤害用户,最终伤害股东和团队自己。在决定投与不投和投多少的过程中,FutureMoney认为一家公司应该少做“金融化变现”的业务,即不依赖投融资性收入的公司和产品。在他们看来,创业公司不应有太多的“金融”行为,如此会干扰和操纵市场结果,长期期望值肯定是负的,应提供设施和场所让他人来做金融,自己只收服务费。

用创业的态度做投资。创业和投资的方法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做出海电商,Web3还是AI,最好的团队在任何领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那同样的道理,最好的风险投资人也能通过业务层面的专注和时间层面的积累在他们关注的行业中创造价值。用勤劳朴素的中国企业家“做生意”和思考模式来对待投资,而不迷信国外的叙事和过分理想主义,是他们所相信最好,也是最负责任的态度。

当然,这肯定很难,会筛选掉大量早期项目。比如,年初的时候有几位业内知名高管辞职后开始创业,FutureMoney对他一直很关注,过程中也给对方提供了很多产品和项目上的帮助和资源,对其创始人能量也很认可。但是,FutureMoney发现,其距离他们想象中的创业状态和初心还是有差距,最终依然没有投它。不同于投资圈中过于注重面子文化,两位创始人认为应该坚持自己最初设定的价值判断。他们一直努力在一级投资中,专注和完善价值发现的逻辑,在二级投资中,做好价格发现。他们相信能量守恒定律,坚信付出专注和努力,一段时间后这股力量会变成一件作品。

Web 3.0FutureMoney创始人EO和Steven Li

二、助力创业者的全球化

据FutureMoney观察,中国创业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具备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很多,互联网产业发达,有技术人才储备;对于商业模式,产品体验和敏捷开发有很好的方法论和技巧;背靠大量的华语用户(中国是比特币交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早期启动市场大。但他们也有一些领域上的不足:很难完全转型投入Web3,甚至部分创业者投入了,依然不拥抱Web3信念,更多只是出于试试看,而非构建一个长期项目;因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中国创业者更注重“商业”本身,在“社区””治理“和“讲故事”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论相比产品方法论要弱很多,难以说服和感召更普遍的用户,公关的技能也不全面;在全球化方面市场缺乏很好的经验以及资源网络,过分依赖华语用户群体(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思维较为中心化,缺乏跟社区和跟其他协议合作并且互操作的意识,一切都要自己做。中国创业者可以通过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和投资方法论来扬长避短,比如学习技术栈,学习Web3的圈子和文化,然后找准需求,将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能力用于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

例如FutureMoney最近帮助的一家中国初创公司起初就是因为与海外合作伙伴打交道时,遭遇文化价值观上冲突,致使合作不顺。中国企业之前做硬件出海比较多,比如做代工,沟通过程就相对比较容易,一切用设备和产品说话。因此中国企业很擅长谈硬件出海。但如今很多合作谈判涉及的是“Saas”和区块链协议的共识层面,这点是中国团队不擅长的。不单单是做软件出海有难度,特别还在这Web3这种新型行业内尤其突出。FutureMoney投资的Web3项目目前已超过100个,累积了很多和海外Web3公司或生态的商务合作经验,是中国创业者出海合适的投资人合作伙伴。

他们介入了解了双方情况后,将中国创业者的叙事方式转化成对方容易理解的形式,改变了曾经的谈判思路和路径,采用类似商务合作的方式让中国创业者慢慢进入对方的圈子文化,在被对方理解和接纳后,合作也因此得以顺利展开。他们目前也在帮助很多中国项目走向全球化。其中,他们深入分析了一款叫Gitcoin的产品,如何将价值观和文化植入产品,这也是大部分中国创业者需要在Web3中特别关注的。同时,大环境的转变也正在为海内外Web3领域的创业者带来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者开始参与这一领域,与海外开发者和社区展开对话交流。

三、(不浪费每一场熊市)

布局Web 3未来发展

据美国科技行业媒体Tech Crunch的数据,2021-2023年全球总共有7000亿美元被投入到初创期的项目中,其中涉及到Web3/区块链/加密货币的投资有329亿美元,占当年总投资的4.7%,创历史最高。Web3赛道已然经成为主流风险投资的细分赛道之一,Web3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互联网形态向着更分布式的范式转变。

在两位被访者看来,Web3是一个人数和人均财富双重增长的市场。其需求层次,从底层的个人安全、隐私安全、资产安全、资金托管,到交易和借贷等各种资产管理的需求,再上升到消费娱乐需求(NFT、元宇宙),到最上层的自我实现和归属感需求(DAO)等,存在一个完整且连贯的价值链条,因此服务该人群的商业模式将意味着更多业务机会。更重要的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在推动 Web3 的传播和发展,其贡献的动力大于 Web2 时代的用户。

同时他们认为,Web3不只是炒作,更是一种变革,将为创新、创业和社会影响创造新的机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Web3这个字眼会被其他名词更准确的替代,但是由这种新的信任体系内萌生出的各式商业创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入场。据数据显示,至2028年虚拟资产管理规模将高达14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近17%。与此同时,2023年第二季度市场见证了在美国证监会(SEC)针对中心化交易所和部分项目的起诉,也见证了香港地区对加密资产行业提供的利好政策。在可预计到的未来,数字资产管理及Web3风险投资领域将会洗牌,那什么样的团队配置,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和打法能最后胜出,是交给行业内所有机构的考卷,FutureMoney也不例外。它预示着FutureMoney的业务将整体进入新的阶段和面临新的挑战。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