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 1500 万美元、推出 L3 扩容方案 Momoka,Lens Protocol 离爆发还有多远?

西柚热度: 28266

自Lens停止Profile NFT铸造后,用户增长就进入了停滞状态,当前日活跃地址数不足三千。

原文作者:西柚

原文来源:ChainCatcher

近期,Lens Protocol融资1500万美元的新闻让它再次成为加密社区重点关注的项目,本轮本轮融资由众多加密行业知名人士参投,包括Uniswap首席执行官Hayden Adams、OpenSea 联合创始人Alex Atallah、Coinbase前CTO Balaji Srinivasan、Sandbox联创Sébastien Borget和Polygon联创Sandeep Nailwal等。

大额融资和众多加密行业头部人士的真金白银支持,本应让Lens Protocol再造声名,然而事与愿违。这个号称是Web3社交领军的项目代表日活跃地址数(UAW)不足三千。

根据DAppRadar数据显示,近7天Lens Protocol日均活跃用户数为2.9K左右。而当前Lens Protocol已注册的Profile NFT有11.8万个,参与的钱包地址数已超过10万个,日活地址数占比不足3%。这与动辄日活用户上亿的Web2社交应用如推特、微博等平台差距甚远。

对此有观点认为,Lens Protocol作为一个上线不到1年的去中心化协议能取得如此成绩已经非常优秀。另外,Profile NFT目前不但未全面对用户开放,且官方已暂停了新的申请,阻碍了新用户进场。当官方开放注册时,日活用户将很大可能呈现爆发性增长。当前,更应该关注项目方对产品的动作和行动。

自2022年5月宣布在Polygon主网上线,Lens Protocol面世已1年有余,目前Lens Protocol运营状况究竟如何?产品有哪些新进展?生态发展如何?日活地址数能否成为衡量Web3社交应用好坏的重要依据?

 

Lens最新进展:推出L3扩展方案Momoka,生态项目增长迅速

 

其实,进入2023年以来,Lens 就动作频出。本月除发布大额融资信息外,还启动新的治理提案LIP、对其生态集成或接入的数据制定了标准;5月份宣布推出开发者工具包Lens SDK,让开发者在没有区块链知识的前提下仅需几行代码就可将社交相关的资料嵌入应用程序中;4月份推出L3扩容方案Momoka,可以将大量交易放在Polygon链下处理,3月份,其个人资料Profile NFT地板价暴涨,价格曾突破200USDT;2月份,官方推特还发布暗示有空投的相关内容,尽管官方很快删除,但依旧引起了关注。

不过,在产品开发方面,2023年上半年最重要的进展是推出了L3扩容方案Momoka,这将为Lens Protocol展开新的叙事路线,使其成为真正构建Web3社交应用的基础设施。

作为一个开源的、可组合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底层基础设施,Lens Protocol通过将社交场景主要过程或功能模块化,为开发者提供“Profile个人资料NFT、Follow粉丝NFT、Cotent内容NFT、Collect收藏NFT”等模块组件,提供了一套从创作者到内容再到消费者的完整链条,这些要素正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基础。开发者可以任意使用这些基础组件,构建社交产品。

但对于有高频交互行为需求的社交应用来说,每次交互的处理效率和成本高低成为衡量一个Web3社交应用是否好用的重要依据。而当前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如吞吐量和速度)其实并不适合部署大规模社交类DApp,容易导致网络拥堵、Gas费飙升等问题。

就拿Lens Protocol来说,它基于Polygon搭建,每当遇到用户流量高峰期,Polygon链上就会拥堵,用户每次发帖、点赞所支付的Gas费就会飙升,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Momoka就是针对这一需求推出的基于Optimistic L3的扩展解决方案,于今年4月份正式发布,已有多个Lens生态应用参与过测试,现已上线内测版,支持Lens开发者使用。

所谓的L3其实是相对于Polygon(L2)来说的,Momoka是用来扩容Polygon的,其原理是通过将Polygon链上的交易处理及运算过程放在链下(Momoka)上进行,以实现超大规模扩容并降低交易成本。不过,Momoka并没有采用像以太坊的L2扩容方案将交易压缩存储在L1(Polygon)中,而是将交易发送到数据可用层(DA)。

这主要是因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只需保障用户能够控制其数据内容即可,如Lens Protocol支持用户拥有、控制其数字身份和社交图谱及相关的社交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如果这些数据都存储在主网上,会极大了浪费链上可贵的空间资源。Momoka将这部分数据交由第三方存储平台如Bundlr Network和Arweave等存储,保证这些数据用户可以随时访问、调取即可,在优化数据存储成本的同时还可实现社交媒体网络所需的更高可扩展性。

在Momoka网络中,主要有两个角色,包括提交器(Submitters)和验证器(Verifiers)。前者负责验证交易数据并构建数据提交给Arweave,目前由Lens官方指定的白名单地址负责;后者负责监控提交器提交的数据有效性并惊醒确认,支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Momoka节点验证器(Verifiers)来证明和验证交易。

lens

目前,Momoka支持的交易包括发布内容出版物、评论和镜像。根据Momoka Explorer显示,截至6月27日Momoka上已经完成的交易笔数29.8万笔,总链上交易花费才100美元。

lens

此外,Momoka被设计为一个节点网络,还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扩展解决方案,支持社交网络之外的用例使用。这也为Lens Protocol的发展打开新的机会大门,如成为专门的链上数据处理层,并基于链上数据构建新的社交逻辑等。

如今,除了产品外,Lens Protocol生态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根据Lenverse页面显示,当前基于Lens开发或集成的应用已有上百个,涵盖工具类、DAO、社区、图片、游戏、音乐、视频等领域。

根据加密数据平台Rootdata的Lens生态项目显示,当前较为出色的应用包括Lens官方开发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Lenster(页面类似Twitter)、分享内容赚取代币的平台Phaver、基于用户Web3足迹推荐Profile的LensFrens;去中心化YouTube视频平台Lenstube;任务平台ORB、AI图片生成工具LensAI等。

 

暂停新Profile NFT铸造后,用户增长停滞、日活降低

 

尽管Lens Protocol一直在产品开发上努力着,但是从用户活跃相关数据来看表现并不理想。根据Dune平台数据显示,当前每日活跃的钱包地址数(UAW)在2.9k左右,每日发生的交易笔数约为1.5万左右,每日发布的帖子数为5000左右,评论为1500,转发量4000左右。

lenslens

这与动辄上亿日活的Web2社交应用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同一赛道的CyberConnect有巨大差距,同一时期CyberConnect日活用户数为5万左右。

之所以日活用户数被关注,是因为相较于已有的真实用户数,Lens Protocol活跃用户占比并不高。其中,Profile NFT作为Lens生态的用户身份代表,可记录基于其账户生成的帖子、评论、Mirror(转发)等社交数据。根据官方浏览器Lenscan显示,已累计铸造的Profile NFT约有11.8万个,参与的钱包地址数也将近11万个。根据这个数据,Lens Protocol拥有的用户数已超过10万,但目前日活地址占比不到3%,且用户发生的社交性交互行为频率极低。

从用户活跃数据走势上来看,Lens Protocol活跃用户数其实并不是一直那么低,平台最活跃集中在今年2月、3月、4月份,日活跃用户数长期维持在1.5万上下,每日发布的帖子数量也在4万左右,每日交易笔数最高可达40万以上。自4月27日开始,日活数据骤减,日活地址数一直维持在3K上下。主要是因为Lens Protocol暂停了Profile NFT白名单铸造申请。

lens

目前,用户想要拥有一个Profile NFT只能在二级市场购买,当前地板价为160 USDC。

由此来看,Lens Protocol暂停新Profile NFT铸造申请后,阻碍了新用户进场,用户增长就进入了停滞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用户并不担心Lens Protocol如今只有几千个日活地址。

不过,有不少用户反应使用Lens Protocol相关产品体验并不丝滑,发帖、关注、甚至点赞、转发每次都需要支付链上Gas费,这对于高频需求的社交行为极不友好,非常不利于用户使用。这不仅是Lens Protocol面临的问题,是整个Web3社交应用所需解决的。

关于Lens Protocol当前的几千个日活用户数,加密用户Lina表示,其实,能长期保持几千日活的Web3应用其实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几百、几千日活用户数在Web3应用中非常常见,反而能维持上万日活的应用极少。估值十几亿的元宇宙项目Decentraland也曾被指出在24小时内只有38个活跃用户,当前日活大约为400左右。而Lens上线时间才1年,有很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况且对用户也未完全开放,当前的日活数据应该是其未来的最低点。至于Lens Protocol的Web3社交王国梦能否实现,还需看官方团队、开发者、社区用户等多方的努力和坚持。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