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e神教的渎神者——该建筑的力学结构有问题,只是还没塌而已

北辰热度: 19671

这是Whistle的第5篇文章,关于Aptos和Sui为什么不行的最后一次回应。

原文作者:北辰

原文来源:刺耳的Whistle

这是Whistle的第5篇文章,关于Aptos和Sui为什么不行的最后一次回应。

原先计划由Steven执笔写一篇文章来正式回应「明镜Web3」的《反击!》,临时我们被拉进了一个6位作者都在的群里,不同人不同角度的质疑纷至沓来。双方经过多轮的无效沟通,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再次充分说明了一个行业现象——软件工程师和通信工程师的视角真的不在一个次元!论战双方存在利益冲突——Move生态的诸位作者是Aptos和Sui的利益相关者,而刚诞生的「刺耳的Whistle」则需要挑战行业巨头以获得影响力。于是出于礼貌考虑的耐心很快就消耗殆尽,且都觉得对方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车轱辘话来回说,所以还是就此打住,Steven去准备下一个话题的暴论去了(关于分布式基础设施)

本文是「刺耳的Whistle」对于Aptos和Sui为什么不行的最后一次回应,如有不认同之处,我们将组织一场Twitter Space,大家直接现场连麦battle。

预告一下「刺耳的Whistle」在这场争论中不断强化的偏见:熟练的泥瓦工用丰富的抹灰经验来判断建筑的力学结构。

  关于创作的动机

一切争议肇始于《开技术倒车!Aptos和Sui其实是联盟链,生命取决于资本的耐心》,对方认为“文中包含大量抹黑Aptos和Sui的言论“,于是在群讨论中夹枪带棒地从动机开始质疑。

我想「刺耳的Whistle」的名称已经清晰地显示了我们的调性——我们发出的是「哨声」,是「刺耳」的,而非悦耳的靡靡之音。

正如我们在第一篇《关于Whistle,我们是谁?》中表达的,我们的目标是占据下一轮牛市中crypto行业的头部影响力——就像一个拳头,蓄力击入crypto行业的旧格局!

Aptos和Sui正是我们认为的在旧格局中被严重高估的项目。至于Move生态的诸位作者的动机,就很好理解了。

当然,从动机去评价是一件很low的事,因为站在道德高地上去否定对方,也就消解了原本要讨论的严肃议题。「刺耳的Whistle」不至于为了走黑红路线而专门去抹黑,毕竟在币圈发奶照才是流量的终极王牌(虽然主要因为我们没有……)。

至于撸钱攻略,以现在的行情来看,还是建议持U观望等抄底吧。

  关于批评的资格

从资格上去否定一个人的观点,比揣测动机还要low,因为简直是把对方赶下牌桌然后自行宣布胜利。

Steven在朗讯做过多年的5G通信,射频、协议都有所涉及,那么Steven有没有资格去分析区块链?至少从分布式系统的角度来看,区块链依然要遵循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的基本原理——系统内各单元之间如何协作,以最终让通信系统兼具效率与安全性。

当我们讨论某个区块链所设计的功能以及技术实现是否有问题时,Steven的经验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而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不仅不具备这些经验,甚至还意识不到自己不具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邀请Steven对当下的主流公链做一个系列点评,相当于一个资深的建筑师从力学工程的角度去评估这些新建筑的安全性,我认为多少会对行业有所裨益。

群里的争论不少是关于Steven的资格的。例如,有人建议Steven“下次吵关于数据库相关的话题之前,先深度读读俺们这行的经典著作(即《Database System Concepts》《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

这句话在逻辑上相当于我告诉对方:“下次吵前,先读读《新华字典》“,问题是,然后呢……我认为有效表达应该是直接指出对方哪个字写错了,以及正确的字是什么。

后续还有大量相同逻辑的口舌之争,只不过从本科教材,换成了项目文档、白皮书、代码,甚至文档中某个参考文献。问题是,然后呢……

对方批评Steven看的资料少,可他们贴出来的资料并没有真正回答问题,我甚至怀疑他们扔过来的链接自己有看么?

这种游击队的麻雀战打法真的很有效——让你淹没在不断丢过来的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疲于应付,然后对方宣告:你都看完了么,就轻易下定论!

然而在对方列举的所有资料中,并没有可以佐证他们观点的论据(至少他们自己没有具体指出来是哪句话)。

在论战中采用麻雀战的目的不是捋清逻辑本身,目的是「我扰」然后「敌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胜负已分,显然对方赢了!

  关于区块链的标准

对方在《反击!》一文中列举了12个问题,以及在群里还不断有新问题抛出来。

Steven在4000字的采访中发表了颠覆性的看法(其实应该是常识),然后他们用维特根斯坦般的天才,耐心地在4000字的访谈中寻找着语言上的歧义、空白,然后就此发起攻击。

他们唯独回避了最核心的争议点——Aptos和Sui到底是区块链且是公链的论据是什么?

Steven的暴论是「Aptos和Sui既没有区块,也没有链」,他认为链表结构才是区块链,而且Aptos和Sui是典型的联盟链的做法。

低代码Dapp开发平台dddappp创始人Wubuku的反击是:Aptos有区块,Sui没有区块的概念,但他认为“狭义的「区块链」没有那么重要,实现Web3愿景需要的是「去中心化的账本」,不是某种特定的数据结构“。

那么请问,既然都没有区块了,还叫什么区块链?实现Web3愿景确实不是只有链表结构一条路,那也就不必非得打区块链的旗号才行。武工队、锄奸队和八路军都是抗日武装,大可不必把武工队和锄奸队都当作八路军。

在区块链的记账过程(无论是比特币的UTXO模型还是以太坊的Account模型),每一次状态机的状态改变,都是达成共识后一致性地写入,而Libra系的公链则没有对全局状态做严谨统一的管理。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区块链的记账是新增字段,而Libra系的公链则是更新版本。

对方的反击有揪着「更新版本」不放的:“以太坊的账本状态模型State Tree也可以修改已有数据,比特币链上的UTXO用掉也就被删了“。可问题是以太坊在存储、执行和状态等不同层级共有4种树形结构来实现共识,State Tree只是扮演快照的作用,以太坊最核心的交易功能并不是更新版本。

这种回应之所以是无效回应,是因为它的作用不在于正面反驳论点,而是避重就轻地消解论点,就跟揣测动机、质疑资格一样。

关于这个核心问题的争论点有很多,大多都是细枝末节上的争议,我认为「墙面的灰抹得怎么样」并不影响「建筑的力学结构怎么样」。

Steven认为不是链表结构就不是区块链,Aptos和Sui就是带着版本号的关系型数据库(没有说关系型数据库不好的意思,只是它真的不是区块链)。而且它们引以为傲的高性能是牺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换来的,那么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再加一点密码学就够了,而且不见得安全性比Aptos和Sui更低。

  关于联盟链与公链的界限

确定了区块链的标准,接下来的争议点在于Aptos和Sui是公链还是联盟链。

我们认为Aptos和Sui不是从中本聪的比特币一路发展来的区块链,而是关系型数据库借鉴了一点区块链的东西(主要是代币)姑且算它是区块链,不过更接近于联盟链。Steven认为它们从账户模型到共识算法,都是联盟链的做法。

对方在这一点上的反击非常多,既有标准讨论,更有麻雀战术的各种解构议题(众口烁金地说「你肯定没仔细看白皮书/官方文档/参考文献/博客」,然后发链接过来让你自己找答案,然而他们也指不出有力的反击点……)

我们不要在麻雀战上浪费时间(因为我已经浪费过了……),聚焦最核心的争议——联盟链与公链的界限是什么?

对方一致认为,Aptos和Sui的节点没有准入门槛,所以它们就是公链。

而Steven则关注的是表象背后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就是说,当项目方没了以后,这条链能不能自己运行。而Aptos和Sui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会对节点做出一定的限制(节点过多会影响共识效率),并且节点集中又很容易受攻击。

我认为Steven的标准更科学,因为按照对方的逻辑,你会认为虎符智能链(HSC)也是公链,但很明显它是一个披着公链皮的私有链。事实上不能仅仅根据节点准入门槛就做判定,如Solana虽然没有准入门槛,但对节点有很强的影响力,本质上已经背离了公链。

  关于状态机的时序图

Aptos和Sui的设计思路混乱,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严重不足,一切争论的答案其实在状态机的时序图是怎么运转的。

尽管对方多位技术大咖让我们读Sui的文档/白皮书,但尴尬的是这些都没有讲清楚状态机的时序图是怎么运转的。

当我们要求进一步明确指出来时,一位作者表示:“我都笑了——因为你读了他们的白皮书,脑子里面构造不出它的时序图,所以他们就是联盟链?链就在那里,「实现」已经在那里了。不要「怀疑」……“。

按照这位朋友的逻辑,没有施工图纸,只凭肉眼看到贴了瓷砖的承重墙,并不知道承重墙背后的构造,但楼目前还没塌,所以就能断定承重墙是有用的。请问这跟「上帝的神迹已经显灵,你还不快快皈依?」有什么区别。

这种争论都已经上升到信仰阶段了,我还能怎么反驳?我只好承认我是Move神教的异教徒、渎神者。

另外有一位同学认为,“状态机时序图按照我的理解是为了讨论安全的问题,跟公链的划分评估无关。因为逻辑上,时序图跟是否是公链确实没什么相关性,你为什么把这两个信息搅合在一起。”

我建议这位建议Steven读本科数据库教材的同学自己好好读一读自己推荐的书。

总之,这场麻雀战中的很多反击的逻辑相当于泥瓦工人看墙面的灰抹得匀,而且楼还没塌,于是指责指出这栋楼的建筑力学有问题的建筑师——毕竟泥瓦工们还要在这栋楼里接活儿。

我认为最直接的反击方式莫过于拿出真正的施工图纸(状态机的时序图)以及现场验收(用代码说话),从建筑力学出发去分析建筑的安全性。欢迎来打Steven的脸!

  总结

《开技术倒车!》这篇文章引发的争议(如《反击!》中的12个问题),大多数都只不过是:「你为什么把XXX没有说清楚?」。

作为一篇4000字的文章,我们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相应给出了简洁的解释,这就够了,但是详细阐述项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Sui的文档/白皮书都没有讲清楚自己的状态机的时序图是怎么运转的,还需要借助于那位爱笑的朋友的脑补。

对方认为我们发表的是「观点」而非「事实」,可问题是我们的观点是基于已知事实的合理推测,如不认同,请找出新的事实来证伪,否则就是在用一种「观点」来反驳另一种「观点」。

这次的技术争论以失败告终,足以说明区块链行业多么需要从通信技术的角度去解读底层基础设施。

这个行业里很多人会被高性能公链吸引,赞美声概括起来基本是“你看,它的性能多高!它的安全性虽然相对比较低,但不重要!”这就相当于泥瓦工判断整栋大楼是否牢固的理由是:你看,这灰抹得真匀!

深入理解区块链的力学结构(分布式系统),需要的知识体系比较庞杂,要让非专业人士理解,至少得是一个学期的课程。如有兴趣,我们倒是可以考虑做知识付费,但没必要……

不过至少我们应该对分布式系统这个概念有所敬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泥瓦工不要做建筑师的事,建筑师也不会花时间去讨论抹灰的施工细节。

这次的争议很多都是喷我们相对客观的表述不够精准(如「技术偏向于联盟链」「官方理论上会控制节点数量」),那就干脆去掉程度副词,以后我们只发表暴论,观点/信仰概不回应。

最后再次重复一下我们依然坚信的两条关键暴论。

1.Libera是一个未完成的产品,就是一个带着版本号的关系型数据库。而Aptos和Sui是从Libra的尸体上发展出来的项目,直接拿着手上现有的技术作为卖点然后攒出个项目,它解决不了任何场景的落地的问题。

2.Aptos和Sui的叙事之所以很对那些刚从Web2过来的人的胃口,因为他们只能够理解「高性能」和「大规模易用」这两个概念,而不是从区块链/crypto/Web3的逻辑出发去创造有生命力的新物种。

由以上两条暴论还可以推导出第三条暴论,也是「刺耳的Whistle」接下来的系列的主题,那就是关于顶级VC的神话该祛魅了!他们投资Aptos和Sui,只能有两种解释,要么认可这个方向,要么觉得有人接盘。他们投的垃圾项目还少吗?

顺便预告一下,「刺耳的Whistle」的下一篇文章是关于他们投的Helium的。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字:Aptos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