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Token2049——行业信用的灾后重建及一些真正的变量

Will Wang热度: 13425

探讨加密货币行业的信用危机与机遇,寻找建设者的足迹,关注机构入场、利差缩小和信任重建。

原文作者:Will Wang

原文来源:Twitter@willwangtf

看了很多人的 2049 小作文,能够深深的感到其中散发出的一种夹杂着渴望,绝望也是妄念的味道;有些人在渴望所谓明年的牛市,这种渴望似乎在熊市来临的那一刻就开始酝酿了,好像什么都不做,周期自然而然;有些人对于缺乏叙事和奔头充满着绝望但又不敢肆意表达,最后还必须阐述一些似是而非的半吊子赛道和机会预言的妄念,以使得住了那么贵的酒店加上每天疲于奔命在那里 social 的不要毫无意义,最后看着和某些加密名人合个影的照片,发一个朋友圈交交差了。

可能很多从业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意识到,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早已失去了最基础的信用,这是釜底抽薪式的自我毁灭式攻击,也意味着不会有真的增量进来,而是存量从业者自己在意淫; 这些信用包含了这个行业原本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基础信用,也包含了股份制董事会体系下的公司基础运作机制,以及百年来传统金融体系不断加强监管的成果,这些基础信用在本行业被当作理所当然的利用了,然后破坏了,最后大家醒过来了,没有了长期主义。

所以现在是灾后重建的时刻,回归中本聪 get rid of trusted 3rd party 的原教旨主义时刻;与其期待什么牛市,还不如为任何一个能够帮助到重建这个行业信用的进步和进展来欢呼,那么请问有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看看到底哪些 builder 在为这个行业重新向技术领域和金融领域重新宣誓其必要性和信用,而做了什么突出的贡献?我想和这些builder合影。

最后,说说除了什么 intent,什么 tg bot,什么 ft 之外的真正值得观察的一些变化,或者至少是变量:

第一,机构在入场?无论是资金端的 paypal 稳定币,交易所端的 edxm,或者资产资金端的 etf 申请等等;我的一个观点是,这个行业里所谓的比特币减半周期是小周期,真正的大周期才经历了一次,就是从行业诞生至今的第一个周期,我称为“美元量化宽松的散户周期”,这种散户市场很像是中国的 A 股,只不过 Binance 是一个证监会交易所投行银行四合一的存在;未来行业能否进化到一个更大体量且有机构占比较高的市场,是需要关注的。我对机构的入场的定义不是机构在撒币,或者某些消费零售巨头对于 NFT 的浅尝辄止,我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购买数字资产可以在你的 HSBC APP 或者各种银行和证券交易界面中以最佳 UI 出现,这是第一步。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十年是不是“货币不宽松时代的机构周期”。

第二,利差在减小?无论是美债 RWA 的努力,还是各类资产的 token 化,且不管这里面有一个基础逻辑需要斟酌,就是用户为什么要到链上来买链下资产,但从业者们在试图用各种方法减少池子内外的利差;当然,我一直在呼吁一件事,就是这个行业缺少一个类似“余额宝”的基础金融设施,如果说 ETH 是币本位的无风险收益,但是几十亿美金的每年收益盘子不够支撑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那么是否有机会至少做一个 U 本位的余额宝出来呢?不然,就算 wallet 们再努力让多少人装了,onramp 努力让多少人入了,最后钱放在这里,不还是被通胀欺负吗?于是又把人逼去赌大小,那么用户不会 mass adopt,还是 binance 的这个 1 亿左右的全球爱赌的人的盘子而已。

第三,信任在重建?这个世界很矛盾,我们要构建去信任网络的前提是,人们愿意投入资源来信任这件事情;当然,这个行业也很奇妙,这些资源的早期投入同时来自于信仰者也来自于赌徒的滋养;这个行业也很勇敢,将账本公开意味着每一次网络攻击和黑客盗币都暴露于舆论之下,而中心化银行们或许只需要修改一下数据就行,而这个行业天天需要在众目睽睽下修修补补;我一直在试图通过和新创项目的创始人聊天,来寻找这个行业再次建立信任的蛛丝马迹,是靠一个项目呢,还是靠一个事件呢,还是靠同行衬托呢?谁在重建信任,或者谁的举措有助于重建信任?

以上三个命题,我都以注以问号,因为真的不知道行不行,但又真的很重要。期待大家的指摘和讨论。

当然,我只是一个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在看,不代表二级也不代表各种善于撸毛的兄弟们的操作视角;我经常和别的基金合伙人说,你们都太聪明太厉害了,而我们可不可以以原教旨主义(trustless)思路来试图在这个行业里追求一点长期主义试试看(尽管现在的锁定方式和流动性基本上让很多基金只能比谁跑得快),所以我们坚持只做第一第二轮的 lead investor,逼一逼自己关注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命题(效率,安全,开发者友好),并且持续呼吁更多的基建投资而不是相反,尽管很多人对于基建这个话题已经审美疲劳到不行了。

这几天读马斯克传,这是几年来读到过的最能给于人心力量的一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 spacex 是一家 20 年的公司了,2003 年我还在读中学而已。但 spacex 的进步和进展总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不是垂垂老矣,马斯克在攻坚建造成本时用的“白痴指数”让我印象深刻,什么东西的报价是其物理原材料的 10 倍或者 n 倍,就说明“白痴指数”足够高,有改变空间。那么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看看全球金融行业的时候,能不能新的发现呢?(VISA?Western Union?黑人问号脸)

所以如果要写读了小作文后的小作文,一段话:让我们在逼一逼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留给不伟大的东西的空间早就很小了其实,别做无谓的挣扎,要用勇气进攻真正的山头。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