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风万向峰会演讲全文:Web3.0与香港特区虚拟资产政策宣言

肖风热度: 21258

为什么特区政府会有一系列虚拟资产的政策宣言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就要从数字经济开始讲起。这一系列宣言的基础在于香港想要建设一整套适配服务支撑数字经济在香港深耕、落地并发展。数字经济有什么特点呢?

原文作者:肖风

原文来源:万向区块链

9月20日,为期两天的第九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已圆满落幕。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在活动现场以《Web3.0与香港特区虚拟资产政策宣言》为题发表闭幕致辞。下文根据活动现场速记整理,略有不影响原意的删改。

Web3.0

这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虚拟资产宣言感兴趣,我将从市场、从业者的角度,就香港特区政府所宣布的虚拟资产宣言,和大家分享下我的观点,看看为什么要发布这个宣言,其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特区政府会有一系列虚拟资产的政策宣言呢?要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就要从数字经济开始讲起。这一系列宣言的基础在于香港想要建设一整套适配服务支撑数字经济在香港深耕、落地并发展。数字经济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数字经济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

因为不受地理空间上的约束,所以香港有机会在数字经济里发挥自己一国两制、普通法和自由港的独特优势。有人说,“香港错过了互联网,千万不要错过区块链。”其实香港不存在错不错过互联网的阶段,因为互联网跟地理空间、司法区域、跟用户所在地有关系。但Web3.0或区块链跟地理的关系并不密切,所以香港不存在互联网时期,但香港可以拥有Web3.0时期或区块链时期。而且在这个时期里,香港有独特的优势,也就是自由港的优势。

什么是自由港的优势?就是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法币的出入金既是大规模应用的障碍,也是大规模应用的必要前提。

另外一方面是普通法,在香港,Web3.0也好、区块链也好、虚拟资产也好,可以很好地发挥制度上、机制上、法治上的优势,同时规避地理空间上的限制。

第二,数字经济不受物理规则约束。

比如在元宇宙里搭建一个建筑、搭建一座城市,不受力学规则的限制。你需要计算它的结构成重吗?不需要。

第三,数字经济不受商业组织的约束。

数字化技术让个人拥有了巨大的能力,使得个人不再需要依附于某一个商业组织,就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如你可以为自己工作,但你不需要依靠一个组织。

除了这个特点外,数字经济的价值规律也完全不一样。数字经济的价值规律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甚至零边际成本。开发一个软件需要很高的固定成本和巨大投入,比如要开发GPT4,Open AI花费了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来开发,未来要升级到GPT5、GPT6,还需要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这是一个高固定成本的事情。但是GPT4开发出来以后,1亿用户和10亿用户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工业产品和工业经济不具备的价值规律。

在这样的价值规律下,一个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最大化路径就是开源、开放、免费、无需许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推广,让别人用你的东西。在一个边际成本为零的成本和服务上,服务1亿人和服务10亿人的成本不会增加。在这样的情形下所有权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使用权,就是让更多人用,则显得更重要,所以数字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使用权的经济。

在一个使用权的经济中,一个开源、开放、无需许可,甚至免费的产品和服务,怎么捕捉到它的价值呢?使用权的价值捕捉工具就是Token。Token在计算机语言里就是使用许可,是令牌。登录一个系统的使用许可,在区块链时代演化为标准化的使用权。以传真机效应为例,我们假设由100万台传真机组成传真机网络,任何一个用户想加入传真机网络,需要得到别人的许可吗?基本不需要,但首先需要买一台传真机。如果你不买一台传真机,就不可能加入传真机网络,购买了传真机,就购买了加入传真机网络的使用许可。就像需要先购买一个比特币才能加入比特币网络中,需要有一个以太坊才能用得上以太坊网络。传真机、比特币和以太坊,在这里都一样,都是使用许可。是使用这个网络,享受这个网络的价值的时候,必须要有的令牌以及许可。传真机和比特币、以太坊的区别,无非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有物理结构的。

传真机网络并不属于购买传真机、接入传真机网络的人,这就像以太坊,持有ETH并不意味着拥有以太坊网络的权益,你只是有它的使用权或使用许可而已。所以使用权的传真机效应,就催生了一种新的资本制度——利益相关者资本制度。所有人都是使用者,没有人拥有网络。

同时,传真机网络还有第三个特点,任何新增加的用户对已经在使用传真机网络的其他用户,都会带来价值和好处。因为越多人加入传真机网络,其他传真机用户就有了更多发送传真的可能性,显然价值是在增长的。这就是传真机效应或使用权效应最大的妙处,越多人使用,对大家越好。如果是所有权架构,拥有这个公司的一股股票,这股票就是你的,别人不可能宣称拥有它。使用权是可以被无限授予的,并且授予越多,价值越大,但所有权不是这样。

基于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把过去十年区块链的实践,看成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同时也可以看成是我们花了十年时间,构建了一套具有上面特点的数字经济的金融基础设施。根据上面总结的数字经济的三个特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服务它。前十年的实践,就是为了搭建一套能够很好服务数字原生、数字孪生的新金融基础设施。

这个金融基础设施首先是基于分布式网络的,就是Web3.0。同时在这个分布式网络上,构建了一套新的记账方法,就是分布式账本,就是区块链。在这样一个分布式账本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套分布式金融,这就是DeFi。未来所有基于区块链或Web3.0的大规模应用,都用得到这套金融基础设施,因为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在这里面不能服务这种新的经济模式。

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里,有以下几大构建要素。

第一,新的记账方法。

新的记账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公开、透明、全球化的公开账本。在此之前,所有的记账方法都是私人账本,是自己替自己记账。我的账,别人不可能知道,也不能查阅到。但是区块链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全网公开透明的。基于公共账本构建的东西是一个全球账本体系。一旦登录到全球账本体系上,全世界的任何人都可以查到和看到,可以触碰到,可以交易它。这是传统金融市场不具备的特点,传统金融市场的资产都登记在私人账本上,如果不开放给你,你不可能查到,就不可能购买它,也不可能投资它、交易它。

第二,新的账户体系。

传统金融是基于银行账户体系构建起来的,所有的资金一定是存放在银行账户体系里。而互联网平台出来以后,出现了比银行账户体系要新一代的互联网账户,比如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钱包。这两个钱包不是银行设立的账户,也不是银行管理的账户,而是由互联网平台管理的账户,但是里面也有法币。革命性的变化来自于区块链,区块链的数字钱包有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但为了和上面对齐,我们把它叫区块链账户。区块链账户完全脱离了传统金融体系,更加脱离了银行账户体系以及互联网账户体系,区块链账户体系里跑的不再是法币,而是USDT和USDC,未来也可以跑央行发的数字货币CBDC。但无论如何,如果这个货币不能被数字化,不能跑在智能合约上,它就无法兼容到区块链账户里。

第三,新结算方式。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这套新的金融基础设施的结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易确认和清算结算是同步完成的。交易是点对点之间进行的,支付也是点对点之间进行的。这种新的结算方式,现在已经被传统的银行业,至少从美国、新加坡到中国香港接受了,最近传统银行发行的RWA,就是现实资产的Token化。为什么要把真实世界的资产用Token的方式来发行呢?它有一个很好的优点——清结算效率大幅提升,交易费用和交易环节大幅减少。除此之外,这个金融系统里跑的货币形态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它可以是数字货币了。

我把数字货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法定数字货币,即央行发行的CBDC,央行发的都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需要经过市场机构的货币创造,制造出货币杠杆或货币乘数,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就出来了稳定币,即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在传统金融市场上,银行是最主要的货币创造、货币杠杆、货币乘数的建设者。机构发行的稳定币叫M2,跟现实金融市场的M2是一样的。是经过银行等市场机构加杠杆所创造的货币,这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了,而是银行创造的货币。

在香港,你拿一张纸钞,上面有一个凭票即付,这是一个借据,属于M2。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里,也有一个原生的数字货币,就是比特币。比特币的形态还在不断演化当中,目前还没有演化出一个完整的形态,功能也在不断健全当中。

另外就是出现了新的资产类别,就是Token。我们把同质化的Token分为两大类,一是功能类Token,一是证券型Token。 这 两天的会议讨论STO和RWA非常多。其实我 的 个人观点,未来的数字资产里面70%到80%是 功能类 Token,而不是STO概念下的证券类Token。美国国会 与 区块链、Web3.0、数字资产相关的立法有七或八个,大家的主张和观点都不一样,争论很大。有参议院的法、众议院的法 , 有民主党为主的法、也有共和党为主的法,观点 各 不 相 同。但大家 达成 一致 , 打算通过立法把主要的监管权利交给美国商品期货 交易 委员会 ( C F T C ) ,而 不是 交给美国证券 交易 委员会 ( SEC ) 。在这一点上,参议院、众议院、民主党、共和党都没有争议。 这 就意味着,它们至少在一点上达到了共识, 即 70%到80%的Token是虚拟商品,由商品期货 交易 委员会 ( CFTC ) 来监管。 这也说明 数字资产里大部分东西还是 功能类 Token , 如何设计好 他们 合规的边界,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里有一个新的通证工具就是NFT,即所谓的非同质化Token。NFT是一个数字通证,它是用来证明所有数字化、虚拟化、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身份的证明、资历的证明、工作的证明等。 接下来还有几个问题要交代清楚:

首先是STO。

在香港的监管部门看来,STO分两类。第一类是证券类Token或股权类Token,把一个公司的股权Tokenzation,不再是IPO,而是STO。第二类是RWA,RWA可能是一个发行的集合投资计划,因为RWA有利息支付,有利息支付就是证券。这两类在香港都属于STO的范畴。

STO一定是在区块链上发行,而且最好是在一个全球公共账本上发行,因为这样不管是证券类Token还是RWA,都变成了一个全球公共账本上发行、登记、流通的资产,从而获得全球流动性的支持,而不是某个区域的流动性支持。这时再回头看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发现已经不再是由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支撑这些Token的流动性。

第二个是稳定币。

我认为,稳定币对任何市场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物。因为稳定币不仅仅是交易所的交易工具,也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以及“私人账本和公共账本”的桥梁。所谓的私人账本,就是各家金融机构自己的账本,所谓的公共账本就是区块链。所以稳定币也是连接银行账户和区块链账户的桥梁,即稳定币是把银行账户里的法币变成数字货币的桥梁。同时也是连接“CeFi和Defi”、“法币和数字货币”、“不可编程的货币和可编程货币”的桥梁。所以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任何地区,都有与自己的货币锚定的稳定币,比如香港是基于港币的稳定币。如果没有的话,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RWA是目前为止我们观察到各国监管部门都力推的一个方向。 把现实资产、银行资产、有现金流的资产,通过Tokenzation的方式,让它获得全球流动性市场的支持。 要 获得全球流动性支持,就必然是基于全球公共账本 的 发行 ,不大可能在私有链或私人账本上做这个事。

RWA 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受众,而是机构间、银行间市场,是由传统金融机构来发行,并且由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的Token化市场。这就好像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股票交易所,都尝试过要建立一个集中的标准化、中心化的债券市场,但是从来没有一家股票交易所成功过。因为RWA或类似的债券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不适合标准的集中交易,它就应该是点对点的交易,即使买卖同一个债券,交易对手的信用、付款条件、购买数量的大小,最后给出的报价是不同的。没有办法放在一个系统里用机器来撮合交易,所以不大适合在交易所里交易。

把这件事解释清楚以后,我们就知道了香港特区政府所做出来的虚拟资产政策宣言的震荡性或科学性,即它为什么要做这个事。香港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政策目标,不只是要建一个炒买炒卖虚拟资产的交易市场,它的目标比这个远大得多。他们希望通过Tokenzation来找到区块链、Web3.0、虚拟资产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以及让金融中心进一步升级。这就不能只有二级市场,即不能只有虚拟资产的交易所。

香港的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由四层结构建构起来,只有包含了这四层结构才是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

第一层需要有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 ,要有活跃的交易。在活跃的交易之上,需要有一个一级市场,能发行新的数字资产或虚拟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而建设一个新的更高级版本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香港的虚拟资产宣言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有了一个有效的交易市场和发行市场,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第三层结构就是集中的行业服务。因为服务发行、服务交易需要许多机构、从业人员的参与,因此就会形成新的虚拟资产行业。这个行业落在哪呢?第一是解决就业,第二是提供税收。但这个行业远不止如此,因为有了前面三层架构,Web3.0的产业生态也会落地在这样的城市。我们观察到有很多Web3.0的创业项目到香港数码港或香港科学园去寻求落地,因为那里有生态的核心基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区块链或Web3.0的创业者可能是游戏专家,但不一定是区块链专家,所以在链上需要有第三方技术支持,需要设计一个很好的经济模型来支撑业务逻辑,来支撑Web3.0逻辑,也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支持它,一个现代行业就这么形成了。这是它的四层结构。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已经看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2.0版本呼之欲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1.0版本的核心支柱之一是香港的股票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曾靠两个中心支撑,一个是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融资,但这个支柱显然在过去几年因疫情等原因受到了一定冲击。贸易下降以后,航运也会下降。贸易和航运下降导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撑之一逐渐乏力,即大量银行为贸易融资、航运融资的服务数量就会下降,其重要性也随之下降。

香港股票市场的基础是股东资本主义,但我们在股东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上,用公司制来固定所有股东的权益。因此,股东资本主义或股票市场是所有权市场,把所有权份额化、标准化变成股票,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这就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1.0版本,这会永远存在,公司制也会永远存在。

但是新生出来的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是制度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从Shareholder变成了Stakeholder,从股东资本主义变成了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上,就不一定用公司制的方法来固定、确定所有人的权益。既然是利益相关者,就可以用非盈利机构、开源组织的组织架构。非盈利机构和开源组织里,实际上是使用权的制度架构,把使用权份额化、标准化,即功能性Token。因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2.0版本建立起来的就是Tokenzation的虚拟资产市场。

所以,香港特区政府的虚拟资产的政策宣言,事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事关香港服务内地功能上的升级更新,更加事关香港经济转型和城市升级的大事。它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的一件事情,也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交易所,发了一个交易所的牌照,这只是其中的价值之一。五年后,我们甚至可能发现这并非最主要的价值。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