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a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交互平台,利用Celestia提供数据可用性,节省用户75万美元。团队成员斗志昂扬,筹集资金少,但仍坚持立场。商业模式是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获利,并计划将利润用于营销和生态增长基金。Manta已有12.3万用户加入,表现出色,但最终成功取决于团队和社区的执行能力。
原文作者:Michael Nadeau & Token Terminal
原文来源:tokenterminal
原文标题:The fundamentals of Manta Pacific
编译:Felix, PANews
核心要点:
Manta Pacific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L2 rollup,部署在OP堆栈上,利用Celestia提供数据可用性,并利用以太坊进行结算。三个月前刚刚启动了主网。Manta目前拥有60多名开发人员。
该项目近期表现抢眼,TVL突破17亿美元,达17.6亿美元,1月份增长3倍,是目前第三大L2生态。除TVL增长外,该网络在过去90天内的费用收入还达到370万美元。
Kenny Li是p0x Labs (Manta背后的开发团队)的联合创始人之一。Kenny Li在最近的采访表示,开发人员没有兴趣弄清应该在哪个L2上部署。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各L2之间的区别。显然开发者不想部署在多个生态中,并在多个网络上维护代码。Manta正在为这个未来而建设——在这个未来中,基础设施是商品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开发者正在以模块化的格式构建工具,以便为Web3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实现“即插即用”。
除了对模块化的坚定支持,从产品的角度来看,Token Terminal认为有五个关键领域需要关注:
以下是Manta Pacific在3个月前推出主网以来的数据:
Manta Pacific通过向与基于其L2基础设施构建的应用程序交互的用户收取费用而获益。然后将这些费用的一部分支付给以太坊,用于结算和数据可用性。
但是通过利用Celestia提供数据可用性,Manta可以显着降低支付给以太坊的成本(约95%)。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将会回馈给用户,Manta希望其利润率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以创建高度可扩展的基础设施。
根据Kenny Li的说法,该团队计划将利润循环用于营销、生态项目和生态增长基金之中。
Manta 相对于更成熟的协议的早期表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总之,Manta未来能否成功,最终将取决于核心团队和社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