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angDun在X上发文梳理了RGB++协议和生态方面的要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最新进展。该协议由Cipher团队维护,其他团队开发基于协议的infra项目,促进生态发展。Huehub部署后需等待6个块的安全确认,不审核资产发行。生态下有交易平台、资产管理器、钱包、域名系统、铭文平台等。个人投资建议参考@0xcryptowizard的推文。希望大家宽容,团队开发速度快,共赢。
编者按:加密研究员 DaPangDun 在 X 上发文梳理了关于 RGB++ 协议和生态方面的要点,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 RGB++ 协议与生态的最新进展。Odaily星球日报整理如下:
答:同构绑定提供了一种原生的方式,可以将 BTC 上的一层资产(目前限于 RGB++资产)映射到二层(目前限于 ckb)网络上,这是不通过桥的方式实现的,让资产“ 1-2 层转移”从而享受一层的安全性和二层的扩展性。
答:一层资产不锁定,Leap 了之后,资产就在二层,不在一层了,只有 Leap 回去的时候重新绑定资产。我们可以把绑定类比与染色币的“染色”,Leap 到二层对应“脱色”,Leap 回一层对应“再染色”。
答:RGB++资产在一层创建之时,二层就同构了一个影子资产;在一层转移的时候,影子资产会同构转移;只有当用户 Leap 到二层时,才能操作在二层的资产。
答:事实上一层资产消耗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 GAS。一层资产的消耗=GAS+二层同构的 CELL 占用的 CKB 费用+其他。
其中:GAS 是用户参与的网络费用,除了 Mint 这种,一般不会很高。CKB 的占用费用反而可能是大头,比如一个 CELL 占用 144 ckb,按照 0.025 的价格就是 3.6 U,如果占据 300 ckb 就是 7.5 U。其他指的是一些平台的服务费用等。
答:很多人没有正确理解 RGB++协议,单纯按照当前的消耗来看待这个协议。
铭文类协议你只能一直在主网上操作,所以它的扩展性是很受限的,持续消耗性是很大的;
RGB++协议只有你一直在主网上玩的时候消耗性大,但是它的核心是你可以 Leap 到二层,在 ckb 上玩,这时候 gas 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了,它的扩展性只是受 ckb 网络限制,持续性消耗仅在于 Leap in 和 Leap out 这两个过程。
答:因为现在二层的 infra 很弱,一层已经有 Market 了,还不止一家,二层都还没有,那么去二层就只能玩“transfer”了,这也是我建议 CKB 项目方和社区要尽快开发 infra 的原因;当然,这里我比较期盼的点是要基于智能合约能力来开发 infra,比如如果只是模仿一层的P2P Market,我觉得吸引力并不够,也体现不了优越性,但是如果能开发基于 cell 模型的 AMM/DEX,那么就很有意思了。
答:完全可以不采用中心化的方式分发,但是这样就需要用户自己构建这个二层映射的过程,包含拼接交易,签发并广播交易,还需要准备 CKB 来完成这样的操作,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发射平台后台处理了这样的过程。不过我了解到,具体的脚本社区有人在做,未来会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发方式,如果是二层分发就更简单了。
原因可以参考巫师的这条 post:https://x.com/0x cryptowizard/status/1780112123567428060 …
答:我个人的猜测是-Cipher 团队主要来维护协议的运作、完善和更新等;而社区或者其他团队则自行开发基于 RGB++协议的 infra 项目,一方面是属于让利让更多的 dev 进来,另一方面可以多线并进快速促进生态发展。dev 进来的缘由是他们的项目很可能会在这个生态中占位成功,而如果看好这个生态,占位成功就代表着未来可能的“成功”。
从开发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层和二层并进的,就是生态项目一层和二层都要做,一层是第一步,二层是第二步(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不是必须的,但是比较好理解),这样一二层的 infra 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步都完善了。
答:协议机制的问题,协议部署后需要 6 个块的安全确认,所以需要时间来等待。
答:我认为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一个开源协议,谁都能基于该协议做发射台,Huehub 的定位可能是提供这样的功能模组作为生态下的 infra,所以不做审核要求;同时,审核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责任问题,这一块也许暂时不愿意触碰,毕竟平台也没有能力保证什么。当然,我能理解,大家不希望有太多的资产又没有财富效应,不过我们可能需要换位在 Huehub 的立场和定位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答:官推其实都有具体介绍过,总结起来以下几点。
答:
答:我个人对于投资并不是很擅长,我一直强调我二级能力挺弱的,所以我一般会去寻找极早期同时具有一定确定性的机会并参与其中,关于具体标的还有投资上大家可以多参考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对于新协议而言,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早期叠加 infra 比较弱的情况下,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宽容”,有问题反馈问题,少点戾气; 其实这些团队的开发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基于 UTXO 模型的开发都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接触到的团队态度上都还不错。当然,从我们普通用户角度来说,希望这些团队都能大格局一些,跟用户一起走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