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合规、AI和话语权——浅谈Token2049会议感受

LiamWang热度: 14298

Token2049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作为一个Web3学习者,我想近距离感受Web3的氛围并了解行业的前沿话题。活动中,除了讨论监管和合规问题,还探讨了AI与Web3结合的可能性。华人参与度和讨论话题有所不同,但行业强调共识,弱化身份差异。活动讨论的热点包括Depin、RWA、Bitcoin ETF、Restaking等,反映了行业的热点叙事。参会者可以通过活动形成共性判断。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原文作者:LiamWang

原文来源:Twitter@LiamWang88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Token2049的活动。作为一个Web3学习者(是的,我一直觉得这个身份最适合自己),我参会的目的有两个:

  1. 近距离感受Web3的氛围。在Web3里,氛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特别被突出强调的东西。
  2. 了解当下行业讨论的前沿话题或叙事,这在一个变化快速的行业尤其重要。

Token2049主会议是在4月18-19日两天,但从4月15日开始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side events、小型活动和party。作为一个曾在Web2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参会的氛围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上来说,Web3的活动它是会议,但更像是认识朋友的party。你可以在会场里听演讲嘉宾分享他们的见解,也可以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拿杯饮料随意找个地方交流。当然,如果晚上有时间,各种各样的组织方会有不同的party,你只需要拿一杯啤酒就又能认识新朋友。随意和自由的氛围始终贯穿在整个Web3的活动中。

除了随意和自由之外,要讲到对迪拜这座城市和这次Token2049话题讨论的感受,我觉得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键词一:暴雨

如果你是这个行业内的参与者,想必你一定从社交媒体/朋友圈看到了迪拜这场罕见暴雨的消息。4月16日,迪拜经历了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暴雨,大量的豪车淹没在积水中,公共交通系统也陷入瘫痪。

迪拜一直以奢侈和繁华著称,直到4月18日,整个城市依然还处在公共功能部分或完全停摆中。一场暴雨检验了这座汇聚人类富足物质生活城市的下水道,也暴露了富裕城市的脆弱性。

如果延展到Web3行业,这场暴雨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一个健全的系统需要考虑到任何概率低的风险并为此做好预案准备,即便发生的概率真的很低。比如我们在做一个Defi项目时——我们是否会存在意识到一个概率极小的风险,但正因为其发生的概率小,因此抱有侥幸心理选择视而不见?

一个健全的系统也要随时做好黑天鹅出现的准备。现在处于牛市,整体的氛围和情绪都会偏向乐观,但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因为在这个行业,无法确定黑天鹅事件什么时候到来以及会以何种方式出现。谨慎的乐观总是比盲目乐观要好。

关键词二:监管和合规

监管和合规是我这次在迪拜听到最多的字眼。4月18日主会场的第一个Panel活动就是关于监管和合规的——币安CEO Richard Teng和Bloq联合创始人Matthew Roszak等嘉宾讨论了他们对加密行业全球监管的看法。同时,我在和不同项目方交流中,也不约而同能感受到他们对行业监管和合规的看重。对于项目方来说,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①哪些国家/地区的监管和合规政策是友好的;②如何在这些国家/地区获得相应的合规牌照等。

我的感受是:大家在这个行业需要监管和合规这点上是有共识的,讨论的差异点无非是在监管的方式和节奏上,毕竟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不一样。

同时,这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获得高额回报和行业越来越合规之间是一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吗?比如,在区块链刚开始阶段,因为监管和合规的滞后,不乏有很多的项目和个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么随着这个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还会不会有像过去那样的个人或项目快速造富神话?

关键词三:AI

除了监管和合规之外,AI是这次Token2049活动中我听到的又一个火热的词。在Token2049的主会议上,包括Near Protocol的联合创始人IIIia Polosukhin、http://io.net 创始人Ahmad Shadid等在内的嘉宾讨论了在去中心化智能上AI与Web3相结合可以做的事。同样我在会场外和party上交流的一些项目中,一半左右是跟AI相关的,有做AI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去中心化GPU、基于意图的AI应用、AI社交和创作者经济等。AI+Web3叙事的热度可见一斑。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过去在讨论Web3 mass adoption的时候,大家一般是把希望寄托在了GameFi和SocialFi上,但这次我的感受是,现在大家觉得Web3 要mass adoption的话,AI的希望更大。

关键词四:华人话语权

Token2049活动举办的时间和香港Web3嘉年华峰会隔的很近。两个活动之间的对比也成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和一些华人从业者朋友交流下来,我发现大家有两个普遍的共性感受:①Token2049活动的华人参与浓度没有香港嘉年华活动高(这倒能理解,毕竟迪拜离大中华地区远);②讨论话题侧重点存在差异。比如在香港嘉年华活动中,比特币生态的话题热度很高,但在Token2049活动上,这一话题的讨论相对热度没那么高。

大家都挺好奇,这像不像是两个世界?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没办法现在就定性。我的看法是: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华人在Web3里一定会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一方面,现在很多的华人项目创业者和投资者背景都很好,能说流利的英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具有全球化思维,同时,华人本身有“敢闯”的基因,所以接下去十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活跃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

另一方面,现在比特币生态上有很多的华人创业者,这本身就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努力和证明。

而从愿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Web3这个行业不应分什么国家/地区、肤色或背景。因为这个行业强调共识,当共识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而不会将你来自哪里、什么肤色、学历/工作背景等设置为限制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人也好,还是非华人也罢,应该去弱化身份的不同,毕竟像比特币这样新事物的出现本身就是在打破传统主权国家界限的藩篱。

以上几个关键词就是我这次参加Token2049活动中比较强烈的感受。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会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因此并不能代表每一个参会的人的想法。其次,在这次Token2049活动上,还有很多的话题讨论非常热烈,比如Depin、RWA、Bitcoin ETF、Restaking等,我的上述感受不能一一覆盖这些话题。但总体而言,像Token2049这样的活动能反映当下Web3行业热点叙事的风向标,无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通过参会我相信会对行业热点赛道和叙事形成共性判断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