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号称最大的L2市场Element,狂吸超2百万新用户,这在NFT市场赛道是罕见的。Element究竟做对了什么,以获得如此多用户的青睐,本文将一探究竟。
最近,市场几乎被Meme话题淹没,NFT似乎已经被遗忘到角落里。
对比来看,赌博式的Meme热点猛增,更容易制造流动性和市场机会,而反观NFT,蓝筹资产几乎全部腰斩甚至接近归零,几经凶险,侥幸活跃在为数不多的玩家资产配置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NFT市场在用户增长上遇到了非常的挑战。
但根据 NFTScan 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Element 在 NFTScan 所追踪的13条公链中,实现了日均2万+交易钱包的成绩,交易钱包总量也触达200万个。而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因为截至目前,Element已经支持了22条公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 Element 市场逆势而上,在一年内吸引了超过200万新用户呢?
数据来源:https://www.nftscan.com/marketplace
以太坊Layer 2(L2)解决方案的崛起推动了Element的显著增长。随着以太坊主网的Gas费用攀升,L2网络(如Arbitrum、Optimism和zkSync)为用户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交互方式。Element迅速集成了这些L2网络,提供更低的交易费用和更快的交易体验,吸引了大量新用户。
比如,Element 目前是 Linea,Mantle,Scroll,opBNB,Starknet及zkSync等L2公链上面最大的NFT交易市场,在每条公链的市场份额均值达到50%以上。下图以Scroll公链为例,Element占据了其76.19%总交易钱包地址份额,达到38.7万用户地址。
数据来源:https://www.nftscan.com/marketplace
Element对L2公链的快速支持使其成为用户跨多个网络进行NFT交易的首选平台,顺应了多链互操作性日益增长的趋势。同时,在NFT领域,Element的多链布局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便捷的交易选择。
另一推动Element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对各类NFT资产的精细化支持,且NFT正在日益成为各类dApp资产的主流。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dApp选择首选发行NFT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资产,而非传统代币。例如,二层网络Manta Chain、NFT跨链桥Polyhedra和链游Matr1x等产品都率先推出了NFT作为首个社区资产。这些NFT不仅是收藏品,还承担了文化象征、空投互动等功能。Element通过加强支持这些大型NFT合集的交易流畅度和便利性,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户在平台的交易量占据整个二级市场的80%以上。
数据来源:https://element.market/collections/golden-treasure-shovel
Element早在2022年就通过与BNB链域名合集「Space ID」的合作,展示了其对功能性NFT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通过个性化的属性配置支持,Element让用户可以更轻松地访问和交易这些功能性NFT。这种对多样性NFT的重视,也是Element能够稳住脚步的关键一步。尤其对于那些希望通过NFT参与新兴区块链生态的用户来说,Element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NFT在区块链生态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它不仅是数字藏品,更成为了文化认同、Meme价值和社区互动的象征。交易者对链上热门NFT合集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将其视为探索新趋势和机会的窗口。
Element在过去一年中,与十多个dApp完成了合作,策划了多个链上的NFT交互活动,并且吸引了超百万用户的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带动了链上交互NFT的热情,也让Element逐渐从一个NFT交易市场转型为一个链上互动社区。以“Hi,Starks” 的Starknet链上活动为例,由“Element,LayerSwap,Briq,及Starknet ID“4个产品一起策划发布,总计参与人次超60万。
资料来源:https://x.com/Element_Market/status/1717843603626836226
此外,Element近期还推出了幸运抽奖专区,提供超过了20次的白名单、NFT和代币抽奖活动,最高回报率曾达179倍。
总结下来,Element在过去一年内的快速增长源于其对L2公链的快速响应、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多样化NFT资产类型的深度服务。这在严酷的NFT市场赛道显得弥足珍贵也极具智慧。
在NFT市场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Element依靠其对市场条件的快速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积极拥抱,展现了惊人的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Element近期推出了两个重要功能:「NFT Drops」和「NFT as a Service」,分别为创作者提供了“一键发售合集”,以及“快速建立NFT市场”的工具化服务。这些功能减少了创作者的开发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创作。
伴随着这些功能出现,体现了Element正在从“面向C端的应用型市场”,到“C端+B端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转变。然而,未来Element能否通过延展自身产品的功能性,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势头,答案还尚未可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