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加密世界展望:AI 代理、稳定币、PayFi、DEX 和资产发行

Zeke
媒体专栏
热度: 14830

2024年,加密行业经历了模因币主导的特殊牛市,最终焦点回归比特币。展望2025年,AI浏览器代理、稳定币创新、支付领域扩展、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优化及资产发行仍是关键趋势。以太坊需提升用户体验以实现生态统一,而稳定币和支付应用在新兴市场潜力巨大。区块链未来发展需平衡创新与规则,推动实际价值落地。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原文标题:Breaking the Impasse and Rebuilding: A 2025 Outlook on the Crypto World

原文作者:Zeke,YBB Capital

原文来源:https://medium.com/ybbcapital/breaking-the-impasse-and-rebuilding-a-2025-outlook-on-the-crypto-world-ff26fcc9dedd

编译:Tom,火星财经

引言

从刻字热潮开始,到第一位加密总统诞生,2024 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里,加密行业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牛市”:山寨币表现不佳,而模因币夺得了主导地位,但最终所有目光又重新聚焦在 BTC 身上。尽管其中也有低潮与难以释怀的失落,但整体而言,加密行业仍在朝着更为正向的方向发展。展望即将到来的 2025 年,值得关注的领域有很多。本文将基于近期观点,简要谈谈对明年的展望。

一、关于 AI


在当前阶段,区块链项目往往为了追求概念上的完善而过度复杂化其技术实现,最终影响用户的交互与体验。基于 Intent(意图)架构的项目往往更为复杂。无论是中心化的(例如 TG Bot)、结构化的(结合链上与链下预处理)还是分布式的(例如 Solver + Executor 架构),此类基于意图的项目通常面临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用户仍需具备一定程度的 DeFi 理解能力,同时“意图”本身的表达必须清晰、准确且简单。当用户提出复杂且模糊的意图时,目前的意图项目往往无力完成,执行范围十分有限。自 2023 年中期 Paradigm 提出这一概念以来,聚焦意图的项目大多只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切实推动新用户引导或降低门槛。然而,基于以太坊 Layer 2 的发展轨迹来看,这类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

稳定币

回顾近期 Layer 2 的发展,OP Superchain 等龙头项目持续加大联盟扩张的力度,ZkSync 的 Elastic Chain 与 Arbitrum Orbit 也在追随这一思路,形成各自的联盟。这些联盟将通过集群化解决方案实现内部互通,以缓解以太坊 Layer 2 生态内的碎片化与不可互操作问题。未来,当几十条链的竞争开始收缩时,最终只会剩下多方角逐。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随着加密市场回暖,一些新晋 Layer 2 项目(如 Movement、Fuel 等)在上线主网后,为抢占山寨币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入竞争。而对于那些无法跻身第一梯队的项目而言,碎片化与互操作性不足的现象仍在加剧。基于不同架构的虚拟机,甚至可能无法拥有彼此兼容的钱包插件。对于普通区块链用户而言,整个 Layer 2 生态会变得愈发复杂,这势必为非金融类应用的落地带来极大门槛。

要让以太坊真正实现对新用户的引入,生态的统一至关重要。一个需要用户具备“半极客”素养的生态,注定无法走向“大规模采用”。反观今年 Solana、Ton 逆势增长的趋势,可以发现,它们降低用户门槛、提供更加接近 Web2 的体验,这样的策略在生态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得直白点,这两个生态实际上只是降低了资产发行难度,让用户几乎感受不到使用区块链的过程。由此可见,以太坊需要整合各方,聚焦用户体验;然而,鉴于核心开发者一直以来的开放态度,强制要求 Layer 2 生态统一的可能性并不大。

我认为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在于 AI 浏览器代理。很早之前就有人设想,AI 能够彻底变革应用交互方式,从单点交互走向跨应用操作,形成一个“超级应用”。举例来说,当用户提出旅行需求时,AI 可自动处理机票、定制旅游路线、安排就餐以及预设时间。如果 AI 还具备长期记忆功能,它还可以为用户安排后续多次出行。

如今,Google 即将推出名为 Project Mariner、由 Gemini 驱动的 AI 浏览器代理。在 Google Labs 主管 Jaclyn Konzelmann 的演示中,当用户在 Chrome 上安装 AI 代理扩展程序后,浏览器右侧会弹出一个聊天窗口。用户可向代理发出诸如“把这份清单的物品放进杂货店的购物车里”之类的指令,AI 代理便会自动跳转到杂货购物平台,将物品加入购物车并进入结算页面。确认无误后,用户仅需完成付款(代理并不具备支付权限)。OpenAI 也将在下个月推出类似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 Google 的 Project Mariner 目前只对少量测试者开放,但我已经在一些加密项目中体验到面向普通用户的类似代理。通过数小时的试用,我发现该代理对于执行复杂或模糊任务的准确率大约在 60%–70% 之间,能够自行在多条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完成代币交易,也能跨资产转移到各 Layer 2 网络。整个过程中,我只需要向代理提出意图并输入钱包密码即可。

当然,该平台目前仍需使用中心化模型 API。那么,Crypto 在这场趋势中能够扮演何种角色?我认为,AI 浏览器代理不仅会提升意图解析的用户体验,也会在来年推动 AI 钱包、去中心化算力以及去中心化数据项目的发展。

试想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 AI 代理的美好愿景要在多年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才开始走向现实?回顾 OpenAI 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语言模型之所以能快于图像生成模型,是因为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海量语料库,可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文本训练素材。而限制语言模型发展的更多是算力和能耗问题。另一方面,AI 代理需要大量手动标注与反馈,其推理过程成本高昂。Crypto 天然适合通过代币激励来获取劳动力:在这样一个经济体系中,上层用户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供大量标注数据及反馈来赚取代币,而底层则可整合去中心化算力与数据项目。一旦完成训练,再与钱包和 DeFi 项目通过 SDK 进行整合,就能形成真正的 AI 钱包,最终实现闭环。基于这一思路,其他 AI 代理的构想也会相继出现,因为任何 Web3 AI 代理都需要算力、标注和反馈来“成长”。


二、稳定币


稳定币一直是加密行业内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门槛极高的赛道。就其应用价值而言,在行业外同样获得了广泛认可。例如,今年传统金融中的几大玩家都开始涉足稳定币发行,包括 PayPal 推出的 PYUSD、贝莱德(BlackRock)与 Ethena 合作的 USDb,以及 VanEck 针对阿根廷和东南亚等地区推出的 AUSD。

稳定币

随着 Tether 和 Circle 在该领域的持续强势,新进入者正在逐渐分化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法币背书型稳定币的发行方,开始转向南美等新兴市场或特定应用场景;另一类则是越来越多以低风险金融产品作为底层资产的算法稳定币,比如前文提到的 Ethena、Usual 等。从趋势来看,明年或将有更多的“Delta 中性”稳定币争夺在中心化交易所(CEX)进行做空交易的流动性,而对冲资产的范围也将从 BTC、ETH 扩展到风险更高、流动性更差的公链代币,以期捕捉剩余的最后一块细分市场。至于像 Usual 这样将中短期美国国债作为支撑资产的稳定币,我认为其重点还会放在协议代币和收益方式的创新上,因为相比之下,中短期国债仍是最稳妥的底层资产。而对于流动性有限的 CEX 市场,这类稳定币的竞争压力更小,理论上增长上限更高。

总体而言,稳定币正逐步向更为稳定的底层资产和去中心化治理演进。但我最期待的是,明年能否出现真正的全去中心化且无需超额抵押的稳定币协议。


三、支付


随着各国对稳定币监管的放宽及采用的加速,稳定币下游的支付领域也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像 Solana、Move 这样高 TPS、低 Gas 费的异构公链将成为支付应用的主要底层基础设施。传统支付早已是一个成熟且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那么区块链还能在支付上带来怎样的创新?最常被提及的有两点:其一是优化跨境支付,避免预先拨备(pre-funding)的需求,使跨境汇款更快、更便宜、更简单,从而解决传统体系中上万亿美元因预先拨备而被占用的问题;其二则是服务新兴市场。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谈到的,稳定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借助稳定币所提供的强金融普惠性,第三世界国家居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政府动荡带来的高通胀,并参与全球金融活动、订阅全球最前沿的虚拟服务。

稳定币

由 Solana 基金会经理 Lily Liu 在第七届 EthCC 大会上提出的“PayFi”概念,为区块链与支付的结合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其核心包含两点:一是实时结算,即 T+0 结算。PayFi 可实现同日多次结算,摆脱传统金融系统的延迟和繁琐,大幅提升资金周转速度;二是 Buy Now, Pay Never(BNPL)模式。比如,用户在借贷产品里存入 50 美元,去买一杯 5 美元的咖啡。当产生的利息累积到 5 美元后,就用这部分利息支付咖啡费用,随后资金解锁并还给用户账户。

基于此可以衍生出许多用例。例如,在新兴项目融资需求方面,PayFi 可提供更安全透明的进出通道;在出国旅行时,无需再通过各种实体金融机构进行货币兑换;支付与收款的时间可更灵活(延后收款以赚取利息、提前付款以享受折扣);此外,收益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多元。除了把稳定币存入借贷产品赚取利息外,我个人认为不同种类的稳定币之间也应允许轻松互换。未来,随着更多新兴稳定币涌入市场,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最适合的稳定币类型,并同时获取稳定币协议代币及更高的稳定币利息。如果这一支付体系能走向主流,那么它在 DeFi 领域的潜力将非常可观。


四、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正如前文提到的,Layer 2 的碎片化和不可互操作性仍然是令人头痛的问题。然而,这条发展路径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区块空间过剩。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超去中心化应用(DApp)本身的增长。这个问题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自然淘汰掉很多长尾公链,也成为以太坊在数据可用性(DA)定价机制上无法获得正向反馈的一大难题。

回看那些逆周期获得发展机会的公链,多是依靠强社区、强生态以及营销优势,为资产发行平台带来机会,从而快速提升整体 TVL。并非每条 Layer 2 都能复制这一“注意力经济”模式。杀手级应用的缺失在来年仍会持续。延续这一思路,除了前文提到的 AI 代理的潜在需求,短期内比较明确的方向还包括链上订单簿 DEX、隐私解决方案、支付相关技术栈以及决策类工具。

稳定币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链上订单簿 DEX 成为下一代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主流比较乐观。毕竟,从 AMM 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技术路径日益复杂,但边际效率提升却越来越有限。在我们此前关于 Uniswap 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这一点。不过,对大多数 Layer 2 而言,性能与 Gas 成本方面的限制依旧明显。因此,匹配算法与 Gas 方案的创新将是关键挑战。


五、资产发行依然是主流


从 2023 年一直到现在,从刻字到当前的 AI Meme 平台,过去这一年围绕资产发行展开了诸多热点。若将时间线再拉长一点,从 ICO 时代以来,“资产发行”一直是整个加密圈的核心命题,只不过外包装与门槛在不断变化。

从积极角度看,用户对市场参与的需求推动了底层基础设施和 DeFi 的早期发展。当这项技术获得认可并广泛应用后,区块链开始走向主流并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从消极面而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纯粹且荒诞。资产发行的门槛越低,就意味着这片“黑暗森林”更加凶险。只需几次点击、几张图片和几行文案,就能发起一次大规模零和博弈。不过,为什么不把这种模式引向积极的一面,以此推动行业的进步呢?

例如,现今已有一些 AI Meme 项目开始向可实际落地的 AI 代理演化,而不是之前那种只会胡乱输出的“纸上 AI”。另外,近期火热的 DeSci 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科学版的 ICO”。虽然眼下它的核心仍以模因为主,但从长期看,将区块链的优势注入传统科研领域,能让科研更加透明、易于传播、易于获得资金,也更便于协作。至于能否在实践中落地,或者会如何演化,目前仍存未知数。

事实上,DeSci 背后的思路与我在探讨 GameFi 时的观点类似,即区块链如何在中小型游戏工作室缺乏资金和人手的情况下,有效推进独立游戏的研发。只不过,区块链模式下的融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发行门槛太低、限制条款过少以及融资能力过强(这也可归因于区块链本身的准入门槛极低)。如何通过规则约束资金的使用,迫使项目方持续打造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让投机者竞争,让建设者前行。这才是区块链持续发展的前提。明年或许会有更多迭代版的“ICO”涌现,但我期待的是,在这场盛大的博弈中,我们能见证下一个“DeFi Summer”的崛起。


关于 YBB


YBB 是一家 Web3 基金,致力于发掘定义 Web3 的潜力项目,目标是为所有网络住民创造更美好的线上家园。YBB 由一群自 2013 年开始深度参与区块链行业的信仰者创立,始终愿意帮助早期项目从 0 到 1 演进。我们重视创新、自驱力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同时认可加密和区块链应用的潜能。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字:稳定币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