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澄清其在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会中仅占三分之一席位,回应了外界对权力集中的质疑。然而,社区仍对基金会的治理透明度和权力分配存疑,尤其是其领导层改革进展缓慢。以太坊基金会作为支持以太坊生态的非营利组织,需在透明度、权力分散和问责机制上进一步改进,以平衡技术发展与社区信任。
撰文:Luke,火星财经
近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回应社区传言时表示,关于他在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简称 EF)董事会中占据“3/5 席位”的说法并不准确。他明确澄清,自 2017 年以来,他仅在三人董事会中拥有一个席位。这一表态不仅回应了外界对以太坊基金会权力集中的猜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深入探讨这个支持全球第二大区块链网络的非营利组织的架构与运作方式。然而,社区对 EF 治理结构的质疑并未因此平息,尤其是近期一些公开讨论凸显了对其领导层透明度和权力分配的担忧。
Vitalik Buterin 作为以太坊的灵魂人物,其技术洞见和哲学理念深刻影响了以太坊的发展。然而,他在以太坊基金会的正式角色却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掌控一切”。
根据他的澄清,自 2017 年以来,以太坊基金会的董事会由三人组成,而他仅占其中一席。这意味着,尽管他在社区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但在 EF 的决策体系中,他的投票权仅为三分之一。
然而,这一澄清并未完全平息社区的疑虑。例如,加密社区成员 Ameen Soleimani 在 X 上公开质疑 Vitalik 的角色。他在帖子中写道:“okay, so then why did you claim to have full authority over the future leadership of the EF? if you have 1/3 seats, it’s not just you, right?”(“那么,你为什么声称自己对以太坊基金会的未来领导层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如果你只有 1/3 的席位,这不只是你一个人,对吧?”)
该质疑引用了 Vitalik 之前的一段回应:“The person deciding the new EF leadership team is me.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ongoing reform is to give the EF a ‘proper board’, but until that happens it’s me.”(“决定新 EF 领导团队的人是我。当前改革的一个目标是给 EF 建立一个‘正规董事会’,但在实现之前,这由我负责。”)
对此质疑 Vitalik 并没有进行回复。
这一对话引发了社区对 EF 治理透明度和权力集中问题的热议。一些人担忧,Vitalik 即使仅占 1/3 的董事会席位,但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力可能远超形式上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
以太坊基金会成立于 2014 年,总部位于瑞士加密友好城市楚格(Zug),其核心使命是支持以太坊协议的研发、生态系统的扩展以及去中心化技术的普及。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EF 的架构并非传统公司那样的层级分明,而是以灵活、项目驱动的方式运作。以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领导与战略层
除了三人董事会外,EF 设有执行董事一职,目前由 Aya Miyaguchi 自 2018 年起担任。她负责日常管理和对外沟通,是连接董事会与运营团队的关键纽带。领导层还包括技术顾问和研究负责人,他们共同制定技术路线图,例如推动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向权益证明(PoS)的历史性转变。
社区质疑的核心之一在于,EF 的领导层是否过于依赖少数关键人物(如 Vitalik 和 Aya)。一些人认为,三人董事会的规模过于精简,且成员身份不完全透明,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多样性和问责机制。
研究与开发核心
EF 的研究团队是其技术支柱,专注于密码学、分布式系统和协议优化。近年来,他们在零知识证明(如 zk-Rollups)、分片技术(现已调整为数据分片)等领域取得突破。开发方面,EF 并不直接掌控所有代码,而是通过资助独立团队(如 Geth、Prysm 客户端开发者)支持以太坊网络的维护和升级。
尽管如此,社区也提出,EF 在技术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可能削弱了去中心化开发的原则。部分开发者质疑,EF 是否过于倾向于资助特定项目或技术路线,从而影响以太坊生态的多元化。
生态系统支持计划(ESP)
EF 的另一大支柱是生态系统支持计划(Ecosystem Support Program),通过资助开源项目、开发者工具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团队,助力以太坊生态的繁荣。这一计划公开接受申请,确保资源流向社区最需要的地方。
但社区对 ESP 的资金分配透明度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EF 的资助决策可能偏向于与核心团队关系紧密的项目,而忽略了更广泛的创新需求。
运营与财务管理
EF 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2014 年以太坊众筹的收益(约 1800 万美元)以及后续持有的以太币(ETH)。通过出售和管理这些资产,EF 维持了其运作。例如,2022 年报告显示其年度支出约 4800 万美元,主要用于研发和社区项目。财务决策由运营团队执行,但需经董事会批准。
然而,社区质疑 EF 的财务透明度,认为年度报告虽然提供了概览,但缺乏更详细的资金流向和决策过程公开,这可能引发对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担忧。
Vitalik 对董事会席位的澄清,恰恰反映了以太坊基金会的去中心化特性。EF 并非以太坊网络的“中央政府”,而更像是一个资源分配者和技术推动者。以太坊的协议改进(如 EIP)由全球开发者社区共同讨论和实施,EF 的角色是提供支持而非发号施令。然而,社区的质疑表明,许多人仍然担心 EF 的实际影响力可能与其去中心化理念不符,尤其是在 Vitalik 声称“当前领导层改革由我负责”后。
截至 2025 年 2 月,以太坊基金会仍在推动以太坊的下一阶段升级,例如“Dencun”升级中的 EIP-4844,旨在通过数据分片提升 Layer 2 解决方案的效率。与此同时,EF 对教育、隐私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和全球开发者社区的支持也在不断扩大。Vitalik 本人则更多聚焦于技术研究而非行政管理,这与 EF 逐步淡化“中心化色彩”的趋势一致。
然而,社区对领导层改革的期待尤为迫切。Vitalik 提到的“给 EF 建立一个‘正规董事会’”的计划,被视为解决当前争议的关键一步。如果这一改革能够提升透明度、扩大决策参与度,或许能缓解外界对 EF 治理结构的担忧。
以太坊基金会的架构是一个兼具灵活性与去中心化特色的体系。Vitalik 在三人董事会中仅占一席的现实破除了权力集中的谣言,但社区的持续质疑表明,EF 仍需在透明度、权力分散和问责机制上做出更多努力。作为区块链世界的关键支柱,EF 的未来发展将持续影响以太坊乃至整个去中心化技术的格局。如何平衡技术驱动与社区信任,将是 EF 在改革中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