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比特币价格从巅峰109000美元跌至83000美元,引发市场对未来走势的激烈争论。Lekker Capital创始人Quinn Thompson预测比特币将因经济紧缩逐步跌至5万-5.9万美元,而加密圈传奇Arthur Hayes则认为量化宽松将推动比特币飙升至25万美元。两人围绕政策路径与流动性展开对立分析,揭示比特币作为宏观经济镜子的本质。
撰文:Luke,火星财经
2025年3月31日,比特币在83000美元的边缘摇摇欲坠,较两个多月前109000美元的巅峰跌去约24%。市场如同一座巨型跷跷板,一端是深渊的低语,另一端是星空的诱惑。
今天,我们聚焦两位加密圈的重量级智者:Lekker Capital的掌舵人Quinn Thompson预言比特币将慢性失血至5万-5.9万美元;Maelstrom的教父Arthur Hayes则豪赌其将乘QE东风冲向25万美元——这是他在最新文章中重申的年内目标,尽管他也曾戏言百万美元的终极愿景。两人的逻辑如棋盘上的黑白子,截然对立却引人入胜。
Quinn Thompson是Lekker Capital的创始人,一位从传统金融转型加密领域的“老兵”。他曾在华尔街操盘亿万资金,以精准的宏观洞察闻名。2024年,比特币尚在高位时,他的X帖子已唱衰市场,被奉为“先知遗言”。Thompson的风格冷静而犀利,像一位手握手术刀的医生,擅长解剖经济的脉络。他的预言往往带着一丝冷酷的宿命感,仿佛早已看透市场的起落。
Thompson的预言如同一出慢节奏的悲剧:比特币不会轰然崩塌,而是如慢性病患者般逐步衰竭,最终跌至5万-5.9万美元。“这不是闪电般的坠落,而是那种让人抓狂的慢性折磨,”他在CoinDesk采访中说,“投资者会一遍遍问‘到底了吗?’,却只能在迷雾中煎熬。”他的悲观建立在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四大逆风”之上,逻辑清晰而步步紧逼:
政府支出的“断崖式紧缩”
由Elon Musk领衔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计划在5月底前削减1万亿美元开支,长期目标更是砍掉7万亿。Thompson指出,政府支出一直是近年经济和就业的支柱,“这些钱流进人们口袋,撑起了度假和超市消费。现在这根支柱要被抽走,经济怎能不晃?”他冷笑道:“别管你喜不喜欢教育部,那些美元可是真金白银的血脉。”
劳动力市场的“铁腕收缩”
特朗普对非法移民的强硬政策将压缩劳动力供给。过去,移民潮压低了工资,助推了增长;如今边境封锁和遣返加码,企业将面临薪资上涨的压力,有些甚至可能倒闭。“这不是慈善晚宴,是生存游戏,”Thompson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劳动力少了,谁来干活?”
关税的“悬疑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出未完待续的悬疑剧,今天加码,明天取消。Thompson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毒药,“企业像被吊在半空,不敢投资不敢招人,经济活力就被活活憋死。”他形容这是“慢性窒息”的完美配方。
美联储的“冷眼旁观”
尽管2024年底降息100个基点至4.25%-4.5%,比特币未能突破11万,显示宽松力度有限。Thompson预计2025年仅25-75个基点的零星降息,且集中在下半年,“美联储像个守财奴,盯着通胀不肯松手。”他揶揄白宫:“Bessent的‘拨正航向’就是要戳破资产泡沫,比特币首当其冲。”
Thompson将此比喻为“受控燃烧”:政府试图清理经济“枯枝”,但若失控,可能烧出一片废墟。他警告,这场“慢性失血”可能持续到2026年初,直到政治压力迫使特朗普转向。比特币作为风险资产,难逃这场慢刀割肉的命运。
Arthur Hayes是加密圈的传奇人物,曾一手创立BitMEX,将其打造成衍生品交易的霸主。离开BitMEX后,他创立Maelstrom,转型为宏观策略大师,以大胆预测和辛辣笔锋著称。他的文章如黑色喜剧,既有深刻洞见,又不乏对权力的嘲弄。Hayes不仅是交易员,更像一位“货币炼金师”,擅长从政策的灰烬中提炼黄金。他的百万美元愿景虽惊世骇俗,但最新文章聚焦年内25万美元的现实目标,足见其务实一面。
Hayes的预言如同一场科幻史诗:比特币将乘量化宽松(QE)的东风,从上月76500美元的低点飙升至25万美元。他在最新文章中写道:“我依然相信比特币到年底能冲25万美元,因为Bessent的‘BBC’已把Powell按在位置上,美联储将用美元洪流淹没市场。”他的乐观基于三大支柱,逻辑如炼金术般层层递进:
特朗普的“债务狂热”
Hayes认为,特朗普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伟大总统”,绝不会走Herbert Hoover的紧缩老路,而是效仿FDR的印钞之道。他在《KISS》中反问:“特朗普想当经济坍塌的罪人,还是印钞救世的英雄?”答案显而易见:债务融资是他的本能。D.O.G.E.的削减看似紧缩,实则是逼迫美联储开闸的“阳谋”。“他是个地产秀man,借便宜钱是他的拿手戏,”Hayes狡黠一笑,“削减只是前戏,印钞才是高潮。”
美联储的“被迫宽松”
Hayes戏称Powell被Bessent的“BBC”(Big Bessent Cock)压制,坐在“Cuck Chair”上无还手之力。3月19日的FOMC会议是转折点:Powell放缓QT,从每月减持250亿美元国债降至50亿,年化释放2400亿美元流动性。更关键的是,他暗示未来可能净买入国债,甚至解除银行SLR限制,释放4200亿美元甚至更多。“美联储从不是独立的,”Hayes援引Arthur Burns的演讲嘲讽,“债务压顶时,Powell只能屈膝。”他预测QE将在三季度重启,叠加降息和SLR豁免,总计可能注入3.24万亿美元流动性。
全球流动性的“多米诺效应”
Hayes的视野不止于美国。他指出,美元洪流将触发连锁反应:“习近平会让央行放松货币以稳汇率,增加人民币供给;德国用印出来的欧元建军,其他欧洲国家害怕‘1939重演’也会跟进。”这种全球宽松将为比特币插上翅膀。“比特币是技术+流动性的结晶,”他说,“技术已成熟,流动性是唯一的变量。”他估算,25万美元是年内目标,而百万美元是特朗普任内的终极愿景。
Hayes还将D.O.G.E.视为“经济坦克手”:削减支出、裁员40万、打击欺诈,将触发衰退,迫使Powell出手。“这不是意外,是剧本,”他调侃,“Powell要么提前救火,要么等大佬倒下再擦屁股,但结果都是印钞。”
两位大师的分歧如同一场哲学与策略的巅峰对决,核心聚焦于政策路径与流动性的博弈:
政策意图
Thompson视特朗普为“冷血外科医生”,通过D.O.G.E.、移民政策和关税削减经济泡沫,哪怕付出衰退代价。他眼中的白宫宁愿让经济失血也要“治病”。Hayes则将其看作“地产狂人”,用D.O.G.E.制造衰退假象,逼迫美联储印钞,实则为“美国优先”铺路。Thompson关注紧缩的直接后果,Hayes洞悉其背后的宽松动机。
美联储反应
Thompson认为美联储是“温吞看客”,在通胀压力下不敢大举宽松,QE遥遥无期。他预计Powell会谨小慎微,难以扭转颓势。Hayes反驳,美联储是“被驯服的野兽”,在财政主导和衰退威胁下将重启QE,甚至祭出SLR豁免,化身流动性喷泉。他相信Powell别无选择,只能屈从。
流动性结果
Thompson预言“慢熊”,经济放缓压低风险资产,比特币慢性跌至5万-5.9万。Hayes期待“快牛”,流动性洪流推高比特币至25万,甚至为百万美元埋下伏笔。两人对流动性的判断天壤之别,一个看空,一个看多。
这场5万对25万的较量中,数据显示Hayes的“25万狂潮”可能更具前瞻性。Thompson的“慢熊”逻辑在短期内有其道理:D.O.G.E.的削减已引发华盛顿房价下跌11%、就业数据恶化,衰退阴云逼近。美联储的谨慎态度也与他的判断吻合,Powell在3月会议上虽放缓QT,但对QE仍语焉不详。若紧缩超预期,比特币跌至6万-7万并非不可能。然而,这只是表象,Hayes抓住了更深层的脉动。
Hayes在《KISS》中一针见血:特朗普不是经济清教徒,而是债务融资的信徒。他不会容忍萧条毁掉政治资本,而是会利用D.O.G.E.的“紧缩假象”倒逼Powell开闸。3月FOMC会议放缓QT释放2400亿美元流动性,Powell暗示的“净买入国债”已是QE前奏。Hayes估算的3.24万亿美元流动性(降息1.7万亿+QT停止5400亿+QE/SLR 5000亿-1万亿)虽未全兑现,但方向明确。更何况,全球宽松的潜在效应——中国稳汇率、欧洲扩军——将放大这一洪流。比特币作为“流动性晴雨表”,已在76500美元企稳,显示市场嗅到了转机。
Thompson低估了特朗普的实用主义和美联储的被动性。Hayes则洞悉了人性与政策的博弈:特朗普的“地产秀man”本性注定他会选择印钞,而Powell在财政主导下的“被迫宽松”是历史宿命。我的判断是:短期(6-9个月)内,比特币可能在7万-9万区间震荡,消化紧缩压力;但三季度QE若重启,年底冲刺25万并非空想。Hayes的“炼金术”胜在抓住了流动性的命脉,而非紧缩的假象。
这场5万对25万的较量,是冷静的“手术刀”与狂热的“炼金炉”之争。Thompson如棋手,步步为营,悲观中透着冷酷的现实感;Hayes似赌神,一掷千金,乐观里藏着对政策的深刻洞察。无论谁笑到最后,这场辩论揭示了比特币的真谛:它不是孤岛,而是宏观洪流的镜子。投资者不妨“左手握Thompson的谨慎,右手抓Hayes的狂热”,在震荡中静待QE的惊雷。25万的钟声,会不会在年底敲响?你,准备好迎接这场交响乐的高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