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加密货币MYX在72小时内暴涨近20倍,从0.1美元飙升至2美元,引发市场狂热。其背后的MYX Finance凭借“链抽象”技术吸引大量投机资金,但链上数据暴露流动性不足和潜在抛售风险。尽管机构背书和通缩模型推高价格,但暴涨后迅速回调50%,凸显加密市场投机性与技术落地的不确定性。
撰文:White55,火星财经
在2025年8月3日至5日的72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见证了本年度最狂暴的资产异动。去中心化衍生品协议MYX Finance的代币$MYX从0.1美元低点直线拉升至2美元,单日最高涨幅达336%,48小时实现近20倍增长。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仅让早期持有者狂欢,更在24小时内击穿1000万美元的合约空头仓位,将“链抽象”这个技术叙事推至聚光灯下。
MYX Finance的崛起绝非偶然。作为首个提出“链抽象衍生品交易”概念的协议,它试图解决DeFi世界最顽固的痛点——打破机构对Alpha机会的垄断。其技术架构直击用户核心需求:
1. V2升级预期的杠杆效应
8月初,团队释放V2主网升级消息,承诺引入Solana集成与跨链保证金功能。这一技术叙事恰好与市场对“跨链互操作性”的追捧契合,引发投机资金提前布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YX与Hyperliquid的竞争关系被反复炒作,后者作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龙头,为MYX提供了估值锚点。
2. 交易所上币的流动性虹吸
Bitget上线MYX现货被视为关键催化剂。交易所的做市商流动性注入显著降低交易摩擦,吸引增量资金入场。历史数据显示,BinanceWalletIDO期间(5月6日),MYX曾创下单日5.13亿美元交易量的纪录,证明其具备吸引热钱的能力。
表:MYX关键数据对比(2025年5月 vs 8月)
3. 节点经济的通缩螺旋
5月上线的节点系统正在显现威力。机构(如红杉中国、Woyong)和散户通过质押MYX竞选节点,年化收益达15%-20%。节点收入的100%销毁机制导致流通供应持续收缩——这种“质押即销毁”模型与2021年牛市的BNB销毁机制异曲同工,形成价格上涨的正反馈循环。
4. 山寨季的Beta效应
比特币在8月初站稳11.2万美元后,资金开始涌入高波动性山寨币。MYX凭借与BNB高达0.82的价格相关系数,成为杠杆资金的首选标的。同时社区空投活动SlayDrop(8月9日截止)的预期发酵,进一步刺激短线投机盘涌入。
1. TVL与交易量的诡异倒挂
尽管单日交易量飙升至4600万美元,协议TVL却停滞在2540万美元。这一比例失衡暴露了流动性深度不足的问题——做市商可能通过高频对倒交易制造虚假繁荣。Nasen链上追踪显示,做市商地址与内部关联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匹配,真实收入水平存疑。
2. 预谋性抛售的链上证据
虽然大户持仓表面稳定,但交易所充值地址持续出现大额转入。73%的看涨情绪与链上行为形成背离,部分地址已在0.9美元上方分批挂出卖单。
这种“明多暗空”的操作模式,暗示内部人士正在等待技术性拐点出货。
此外,8月6日下午4点MYX就会迎来代币解锁,总量近4000万枚,虽然不太清楚币安钱包和MYX又有什么合作,但是这两个解锁抛压是非常明显的。
3. V2升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场对V2的极高预期暗藏风险。若Solana集成或跨链保证金功能延期落地,或实际性能不及宣传(如未能实现“无感交易”),将引发估值体系崩塌。
历史经验表明,DeFi项目主网上线后代币平均回撤达45%,技术落地成价格分水岭。
MYX的短期命运系于三重博弈:
截至发稿,MYX报价0.98美元,已从高点下跌50%。
MYX的过山车行情,本质是加密市场“叙事估值”机制的极致演绎。当技术愿景(链抽象)、代币模型(节点销毁)、市场周期(山寨季)形成三重共振时,价格可能脱离现实引力。
但正如2021年的DeFi Summer和2023年的L2之战所示,唯有穿越牛熊仍保持产品迭代的项目,才能将投机泡沫沉淀为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