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美国401(k)退休计划投资加密货币等另类资产,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比特币一度突破11.7万美元。此举可能为12.5万亿美元退休金市场打开新投资渠道,但也引发争议,批评者担忧高波动性和监管风险可能危及普通储户的养老资金。政策背后涉及政治经济利益,特朗普家族加密资产因此大幅增值。
撰文:White55,火星财经
一场围绕美国普通人退休储蓄的资本博弈悄然拉开帷幕,比特币应声冲破117,000美元。
美东时间8月7日正午,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正式拆除了美国401(k)退休计划长达半个世纪的投资壁垒。这项命令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加密世界的夜空,瞬间点燃市场热情:比特币15分钟内飙升2000美元,冲破116000美元关口,以太坊暴涨5%站上3800美元,Solana、狗狗币等山寨币集体暴走。
行政令的核心在于强制要求劳工部重新评估《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框架下的投资指引,为加密货币、私募股权、房地产等另类资产敞开12.5万亿美元规模的大门。
更值得关注的是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特朗普指令劳工部长与财政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协作,研判是否需要修改规则以推动这项工作,并特别要求SEC为参与者自主管理的退休计划提供接触另类资产的便利通道。这种多机构协同的指示,显然是为了突破既有监管壁垒,为另类资产大规模进入退休市场扫清障碍。
401(k)计划作为美国最主流的雇主赞助型退休储蓄工具,自诞生以来就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资产”边界。近半个世纪里,数千万美国工薪阶层的养老钱被严格限制在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等公开市场产品中。这种保守配置的逻辑源于退休资金的本质属性——保值优先、风险规避。
特朗普的行政令直接冲击了这套运行数十年的传统逻辑。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人在401(k)账户中合计持有约8.7万亿美元资产,占所有固定缴款计划资产的71%。而整个雇主赞助型退休计划规模高达12.5万亿美元,相当于3.5个苹果公司市值,7个比特币总市值。
政策松动的信号其实早有征兆。今年4月,资产管理规模达5.9万亿美元的富达投资率先推出允许配置加密货币的退休账户;亚利桑那州、威斯康星州等地方退休基金已悄然将数亿美元投入加密货币市场。
6月,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宣布,将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一只目标日期型401(k)基金,其中5%–20%的资产将投向私募市场。
市场对潜在资金流入的测算令人震撼:分析机构Dragonfly合伙人指出,只要401(k)资产中的1%配置加密货币,即可带来约900亿美元的新资金,相当于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的近5%。若按401(k)总规模12.5万亿美元计算,1%的配置规模将达到1250亿美元。
表面看是退休金投资范围的拓宽,实则是一场精密设计的政治经济布局。特朗普此次政策转向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其加密战略组合拳的关键一环。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将美国政府持有的约20万枚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尽管其策略由计划的“有序购入”变为“只存不买”。
7月,美国众议院以308票对122票通过《天才法案》,为稳定币建立联邦监管框架,要求发行方必须1:1持有美元资产储备。同日,《清晰法案》在众议院过关,明确将数字资产划分为证券类和商品类,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监管权属争议。
更关键的人事安排浮出水面:特朗普任命PayPal前COO大卫·萨克斯担任首任“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沙皇”。萨克斯公开宣称:“美元稳定币能确保美元国际主导权,创造数万亿美元国债需求。”这揭示了政策背后的深层战略意图——通过加密货币强化美元霸权。
利益链条同样耐人寻味。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统计,特朗普家族推出的多个加密货币项目最近几个月就为其净资产增值至少6.2亿美元。其子女主导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American Bitcoin等项目,以及特朗普本人创立的Truth Social计划推出的实用型代币,均与政策转向存在微妙的时间关联。
在政治献金层面,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作为共和党传统金主,对此项政策乐见其成。黑石、贝莱德等巨头早已将长期增长战略锚定在承接退休储蓄资金流入上。政策松绑后,12.5万亿美元退休金将成为他们管理费增长的沃土。
伴随市场狂欢而来的是尖锐的质疑声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凯里商学院教授杰弗里·胡克发出警示:“私募资产不仅流动性差、费用高昂,其长期收益能否跑赢股市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穆迪分析师则担忧,若资金短期内大量涌入这类低流动性资产,可能埋下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风险维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波动性陷阱:比特币年内振幅超60%,这种剧烈波动与退休资金的保值需求存在本质冲突。批评者直言,将普通民众的养老钱暴露于估值不透明、价格剧烈波动且监管尚不完善的市场,可能让数百万储户成为“政策实验的小白鼠”。
流动性黑洞:私募股权投资往往集中于少数几家被投资公司,流动性远低于股票和债券。BCA研究公司首席策略师布莱恩·佩恩指出,如果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上升,并迫使更多人提前动用401(k)账户,流动性危机可能爆发。
费用蚕食效应:私募基金普遍收取2%管理费+20%收益分成的费率结构,相比指数基金0.03%的管理费,将大幅蚕食长期收益。假设初始投资10万美元,30年后2%的年费率将使最终收益减少近50%。
法律风险同样如影随形。退休计划管理人若推荐高波动资产,可能面临集体诉讼。尽管行政命令要求劳工部澄清受托责任立场,但实际操作中,当储户因投资另类资产亏损时,责任界定仍存模糊地带。
更令人忧虑的是金融素养鸿沟。多数工薪阶层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可能被动接受金融机构打包的“创新产品”。而机构出于利益驱动,可能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掩盖真实风险。这种信息不对称将使普通储户处于弱势地位。
政策落地仍面临重重障碍。尽管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要求多部门协作扫清障碍,但监管体系的固有矛盾难以轻易化解。
《天才法案》暴露三大监管漏洞:
分级监管套利:法案对小规模发行方(<100亿美元)的豁免,为监管套利大开方便之门。发行方可选择监管宽松的州注册,规避联邦审查,导致高风险稳定币泛滥。
储备金管理隐患:允许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非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金,重现了2008年影子银行危机的风险——对美元的合成债权远超实际流动性。
应急机制缺失:与银行不同,稳定币发行方无法获得美联储的流动性支持,挤兑风险无法避免。USDC在硅谷银行事件中的剧烈波动就是前车之鉴。
利益冲突问题同样棘手。特朗普币(由World Liberty Financial发行)的推出,使得总统个人利益与公共政策高度交织。监管俘获风险加剧——特朗普任命加密货币友好派保罗·阿特金斯担任SEC主席,可能导致执法弱化,将行业利润置于系统稳定之上。
州级层面的协调更为复杂。部分州已将数字资产交易排除在货币转移法之外,而另一些州则建立了专门的数字资产监管制度。这种监管拼图状态使全国统一的退休金投资标准难以确立。
劳工部面临的实操挑战也不容小觑。六个月内重新评估投资指引的时间表相当紧迫,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
当华盛顿的政策闸门开启,华尔街的资本机器早已轰鸣启动。贝莱德、富达等传统资管巨头敏锐嗅到商机,竞相推出针对退休账户的另类资产产品。美国第二大退休计划服务商Empower宣布,将与阿波罗等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于今年晚些时候在部分账户中引入私募资产配置。
市场结构变革已在三个维度显现:
产品创新加速:贝莱德2026年目标日期基金预留5%-20%私募配置的设计,预示着混合型退休产品将成为主流。这类产品将复杂另类资产包装成简单选项,降低普通储户参与门槛。
交易通道整合:摩根大通与Coinbase的合作开创先例——信用卡积分可即时兑换为Base链上的USDC。传统银行与加密交易所的百年高墙正在崩塌,为退休金入市铺设技术通道。
服务生态重构:独立投资顾问、第三方精算机构、托管银行组成的服务链正重新洗牌。专注另类资产的尽职调查服务需求激增,催生新的专业服务赛道。
长期资本格局面临重塑。私募股权资产在截至2023年的十年间增长了一倍多,而美股上市公司数量比1990年代峰值减少40%。退休金流向的转变,将加速这一趋势,使私募市场获得稳定长期资本,公开市场流动性则可能逐步萎缩。
对加密货币行业而言,这标志着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当国家退休金这类追求稳健的资本进场,市场将被迫提升透明度、完善托管方案、加强合规建设。比特币从“投机符号”转变为美国养老账户里的新储蓄选项,其市场波动性可能随着机构占比提升而逐步收敛。
随着比特币在行政令签署后飙升至117,000美元,空头24小时内爆仓2.61亿美元,9万投资者一夜归零。这场资本盛宴的残酷一面提醒人们:当国家机器为加密世界注入核动力级的流动性,波动与风险也将升级为战略级别。
特朗普家族加密资产激增6.2亿美元的财富效应,与普通教师、卡车司机养老储蓄的风险暴露形成刺眼对比。监管体系能否在放松管制与投资者保护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这场实验的终局——是开启普惠金融的新纪元,还是酿造又一场“退休金危机”。当华尔街的刀叉与镰刀同时作响,美国普通人毕生积蓄的命运,已然与加密市场的狂野脉搏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