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lo是由Subzero Labs开发的区块链,旨在打破加密圈与现实世界的壁垒,降低开发门槛。它原生整合现实数据(如API调用、社交登录),无需依赖预言机或跨链桥,提供类似Web2的开发体验。团队获2000万美元融资,技术结合RISC-V与Solana VM,支持亚秒级交易和传统身份登录。核心挑战在于平衡去中心化与合规性。
原文作者:KarenZ,Foresight News
转载:Oliver,火星财经
尽管 Crypto 在华尔街和散户投资者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一个尴尬的现实始终存在:现有公链大多困在「加密圈」的闭环中,与现实世界的服务、数据和用户习惯脱节,让区块链始终难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同时,开发者也希望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耗费大量精力对接预言机、维护节点或处理链下数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实世界区块链 Rialo 旨在通过打破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壁垒,使团队能够像 Web2 开发一样轻松交付可用于生产环境的应用程序,让区块链像智能手机一样,无缝嵌入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
Rialo 是由 Subzero Labs 专为现实世界开发的区块链,但其定位跳出了过往的 Layer1、Layer2 或 Layer3 框架,全称为「Rialo isn’t a layer 1」。
用 Subzero Labs 联合创始人 Ade Adepoju 在《财富》杂志上的比喻:「这就像当年 iPod 到 iPhone 的进化 —— 我们不需要另一个只能听歌的设备,而是需要一个能整合相机、网络、GPS 的全能工具。”
Rialo 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区块链的使用门槛,让非加密领域的开发者也能轻松构建应用。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原生连接现实世界」:例如,开发者可以直接在智能合约中调用网页信息(如 FICO 信用分),无需依赖第三方预言机;用户可以用社交账号、邮箱等熟悉的身份登录,无需从零开始学习钱包操作。
Fabric Ventures 解释其为何投资 Rialo 时表示,Rialo 通过将现实世界开发者所需的核心功能嵌入协议本身,改变了区块链 L1 的侧重点。调用、数据流、 timers 和跨链操作都变成了原生指令,而非依赖外呼。预言机、跨链桥、索引器和其他「传统」基础设施可能不再有必要。
8 月初,Subzero Labs 宣布完成 2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 Pantera Capital,参投方除 Sui 开发商 Mysten Labs 之外,还包括 Variant、Hashed、Fabric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Mirana Ventures、Susquehanna、Edge Ventures、Flowdesk 等。据财富杂志,CEO Ade Adepoju 表示,这笔融资于今年一季度完成,涉及股权和代币认股权证。
Subzero Labs 团队成员曾任职于 Meta、Apple、Amazon、Netflix、Google、TikTok、Citadel、Mysten Labs、Solana 等公司或项目,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和硬件领域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尽管 Rialo 尚未披露其区块链架构,不过从其简要介绍可以看出运行逻辑围绕「结合 RISC-V 、Solana VM 兼容性」、「降低摩擦」和「原生整合」等展开,具体可从几个层面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份,Vitalik Buterin 还在在 Ethereum Magicians 论坛提议将以太坊 EVM 更换为开源指令集架构 RISC-V,以提升扩展性。在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Justin Drake 8 月份发布的未来十年以太坊「lean Ethereum」发展愿景中页指出,以太坊将在共识层、数据层和执行层进行重大升级,可能基于开源 RISC-V 指令集构建 EVM 2.0。Vitalik Buterin 解释称,用 RISC-V 替换 ZK-EVM 可以大幅提升以太坊执行层的效率 ,解决主要的扩展瓶颈之一,并大幅提升执行层的简洁性。
当应用足够简单、场景足够日常,加密技术才有可能能真正从「小圈子」走出来。
当然,Rialo 仍面临挑战:如何在连接现实世界的同时保持去中心化特性?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和合规性?又该如何平衡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