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港股上市公司蓝港互动披露其加密资产持仓:193枚比特币、1707枚以太坊及1.4万枚SOL,总价值约2.73亿港元,接近公司市值。其MNAV比率(市值/加密资产净值)仅为1.0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严重低估。市场反应积极,股价单日涨超10%,年内涨幅达61.7%。公司还通过资管平台LK Crypto计划募资1亿美元,进一步布局加密资产,潜在增长空间显著。
撰文:White55,火星财经
2025年8月14日,港股上市公司蓝港互动(08267.HK)发布自愿公告,首次完整披露集团及参股公司加密货币持仓细节。根据公告数据:
以当前市价计算,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已构成公司市值核心支撑:
此数据发布后,市场反应迅速:港股开盘蓝港互动股价冲至0.79港元,单日涨幅超10%,市值升至2.81亿港元。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61.7%,年内低点至今累计上涨超270%,成为港股加密板块的领涨标的之一。
蓝港互动的加密资产价值与其市值几乎持平,这一现象在港股加密资产板块中极为罕见。MNAV(Market Net Asset Value)比率——即市值/加密资产净值——是衡量此类公司的核心估值指标。
蓝港互动当前MNAV比率仅为1.03(2.81亿港元市值÷2.73亿港元加密资产净值),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若以行业最低标准MNAV=1.5计算,蓝港互动理论市值应达4.1亿港元,较当前存在46%上行空间。
bitcointreasuries数据显示,相当一批加密战略储备上市公司MNAV比率(表格最后一列)超过5
考虑到本次公告系蓝港互动首次公开持仓,若参考美股、日股等新上市公司发布加密战略储备公告后MNAV超过5来计算,蓝港互动市值将达到14.1亿港元,这意味着还有400%的上行空间。
这一差距揭示市场严重低估其资产价值,尚未将加密储备的增长潜力充分定价。
蓝港互动的持仓结构折射出港股上市公司配置加密资产的差异化策略。根据持仓组合与生态绑定深度,可划分为三类:
多元化配置派(如博雅互动、蓝港互动):
平衡持有比特币、以太坊及SOL等主流币种,目标是通过加密资产增厚资产负债表。蓝港互动持仓中比特币占比56%、以太坊34%、SOL 8%,形成风险分散的“核心-卫星”组合,避免单一币种波动冲击。
轻资产试水派(如金涌投资):
以1,000万美元预算投资以太坊,侧重Web3业务协同,但持仓规模有限(仅527.2枚ETH),对市值支撑作用较弱。
生态绑定激进派(如华检医疗):
耗资1.49亿港元重仓以太坊,计划打造“全球最大以太坊金库”,通过旗下交易所ivd.xyz将医疗IP代币化(RWA),形成“收益→以太坊储备”闭环。
蓝港互动的独特优势在于“资产+资管”双轮驱动:
市场对蓝港互动14,057枚SOL(成本165美元)的关注度不足,实则这是其最具增长潜力的资产类别:
蓝港SOL持仓浮盈已达23%(现价203美元 vs 成本165美元),若SOL复制以太坊的机构化路径(渣打预测以太坊年末上探1.5万美元),其潜在价值可能再翻倍。
蓝港互动MNAV=1的异常值,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加密资产化”趋势的认知滞后。全球企业正以惊人速度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在此背景下,港股加密板块的估值体系已从PE(市盈率)转向MNAV:
蓝港互动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现有持仓,更在于其通过LK Crypto资管平台撬动增量资本的潜力:
该计划本质是“加密银行”雏形:以自身2.73亿港元储备为信用背书,吸引外部资金扩大管理规模,赚取管理费及收益分成。若成功募集1亿美元,其资管规模将跃居港股Web3公司前三,直接对标OSL集团(00863.HK)50亿港元托管规模。
蓝港互动当前估值存在三重错配:
1. 资产价值错配:加密储备覆盖100%市值,而同业需MNAV=1.5以上才合理;
2. 技术红利错配:SOL持仓成本165美元现浮盈23%,但未反映在股价中;
3. 资管潜力错配:1亿美元募资计划可能将利润中心从游戏转向加密金融,估值模型应从软件股切换至资管股(参考OSL集团市盈率21x)。
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落地及RWA(实物资产代币化)爆发,企业加密资产配置将从“财务投机”转向“战略必需”。蓝港互动以MNAV=1的极端低估状态,叠加LK Crypto的资管平台化转型,成为港股加密板块最具风险收益比的标的。
用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的话来讲,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