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Tom Lee:以太坊冲向6万美元,比特币剑指百万美金?

Luke
媒体专栏
热度: 10677

本文基于Fundstrat创始人Tom Lee的访谈,探讨加密市场新范式。他认为传统四年周期理论正在失效,机构资金入场和AI与区块链结合正重塑市场逻辑。Tom Lee指出,加密货币已从“数字黄金”转向更广泛的应用,如稳定币解决债务问题,并可能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他建议投资者关注结构性变化,而非短期周期波动。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嘉宾: Tom Lee,Fundstrat 创始人

主持人: Mario Nawfal

播客源: The Mario Nawfal Show

原标题: Fundstrat's Tom Lee: ETH to $60K, Bitcoin to $1M? The Next Crypto Supercycle Explained

播出日期: 2025年8月28日

原文编译:Luke,火星财经

 Fundstrat

编者注: 本文并非对 Tom Lee 的实时同步采访记录,而是基于其近期在公开视频访谈(YouTube 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qQZC2B9pY)中的深入论述,进行整理、提炼和重构而成的深度访谈文章。我们力求在保持其核心观点和论据完全准确的前提下,以更具结构化和可读性的问答形式,为读者完整呈现 Tom Lee 对当前加密市场新范式的思考与洞察。

正文

这几天,加密市场再次进入了高波动期,关于牛市是否延续的讨论不绝于耳。传统的四年周期理论似乎正在失灵,这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旧的地图还能指引我们找到新的大陆吗?

最近,华街最著名的“大牛”之一、Fundstrat 的创始人 Tom Lee 在一次深度访谈中,分享了他对加密市场新范式的思考。

这不禁让人想起 2017 年,当整个传统金融界都在嘲笑加密货币时,Tom Lee 是最早公开称比特币为“数字黄金”的华尔街分析师之一。他当时对比特币价格的预测,事后被证明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如今,当机构资金已通过 ETF 大举入场,人工智能(AI)与区块链的结合带来全新叙事时,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Tom Lee 的新思考?

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机构的入场会如何改变游戏规则?我们应该坚持周期论,还是拥抱新叙事?Tom Lee 看好加密资产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关心加密投资、财富的未来,相信你都能从这场“对话”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第一部分:回溯源起——在怀疑中坚持

1. 初入加密世界:从“数字黄金”到华尔街的异类

主持人: Tom,您好。您是如何描述您初次涉足加密领域时的情景的?从那时到现在,整个行业,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Tom Lee: 我最早是在 2017 年开始撰写关于加密货币的文章,并倡导比特币和以太坊。当时我们的观点很简单,即比特币将被视为“数字黄金”。我们向客户建议,要么将 1-2% 的资金投入比特币,要么将 1% 投入比特币、1% 投入以太坊。

但那个时代感觉像是三、四代人以前的事了。因为在那之后的几年里,直到最近,加密货币都遭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巨大怀疑,而且监管环境,特别是美国的决策者,直到今年之前都对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持敌对态度。所以,尽管只过去了八九年,但感觉像是三十年前。

主持人: 我记得那个时期,您刚离开摩根大通创立自己的公司。当时您发表了那份非常大胆、极具创新性的白皮书,几乎被整个华尔街拒绝。您是否必须离开摩根大通才能拥有那样的思想自由度,去看清这一切?

Tom Lee: 百分之百是这样。 事实上,当我在摩根大通担任首席策略师时,内部有很多关于比特币的讨论。当时我们外汇策略师的看法是,比特币有一天可能成为数字货币,但问题在于它主要被毒贩和暗网使用。所以,想在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里对比特币持有正面看法,并发布我们后来发布的那种白皮书,是不可能的。

我们发布第一份关于比特币的白皮书后,甚至遭遇了商业上的挫折。当时比特币价格不到 1000 美元,但我们预测到 2022 年,其公允价值区间在 2.2 万到 6.6 万美元之间。结果,一些对冲基金客户取消了我们的服务,他们认为我们为了博眼球已经失去了所有信誉,竟然把“互联网货币”当作一个合法的资产类别来谈论。所以,这在当时实际上伤害了我们。


第二部分:周期之辩——旧地图与新大陆

2. 四年周期的逻辑与现实

主持人: 加密领域一个很流行的概念是“四年周期”,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您能解释一下这个概念的由来吗?以及您认为它今天还适用吗?

Tom Lee: 当人们谈论四年加密周期时,其最初的起源是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所以价格周期被认为跟随减半事件。在加密世界的早期,由于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价格本身变得非常重要,所以人们倾向于寻找模式并据此交易。

但现在,很多资深人士都认为四年周期可能不再有效了。这主要是因为比特币的增量买家已经不再是散户,而这从加密货币诞生到 2024 年之前,一直是市场的主旋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机构配置正在进入加密领域。


3. 新范式下的市场预测

主持人: 如果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范式,那么对于未来的市场回调,您怎么看?过去“加密寒冬”的跌幅非常巨大。

Tom Lee: 过去的加密寒冬确实非常痛苦,比特币从高点下跌超过 70%,甚至 90%。但我认为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不仅仅是机构正在买入比特币。

我认为,主权国家的购买也正在发生。而且,虽然美国政府尚未完全阐明其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的策略,但我们可以参考石油。当油价低时,美国会填充其战略石油储备(SPR),这总能为油价提供一个底部。如果比特币进入寒冬,而美国采取预算中立的策略来收购比特币,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低价位成为非常活跃的买家。当你总有一个低价买家存在时,下跌的空间自然就受到了限制。


4. 宏观因素:仅仅是流动性的游戏吗?

主持人: 有一种反向观点认为,加密货币的涨跌本质上就是全球流动性的游戏。从第一次量化宽松(QE)诞生,到后来加息引发的寒冬,再到降息预期的牛市,似乎都与利率和流动性高度相关。您认为加密周期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Tom Lee: 我承认,全球央行的流动性与比特币价格之间存在着直观的逻辑关系,这是加密价格表现良好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加密货币正在展开它的“第二个故事线”(second story arc)。

过去,加密的叙事很单一,就是“数字黄金”或风险偏好的代表。但现在,这个叙事正在改变。首先是机构和政府的赞助入场。 这就像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行业一样,一旦它成为一个机构化的领域,原有的短周期就被彻底改变了。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AI)和金融创新这两大故事线正在崛起。 AI 正在创造“等效工人”,而金融行业也得到了绿灯可以真正地重塑自我。这两者的结合,特别是需要通过区块链进行身份验证和信任转移,意味着加密货币正在进入更有意义的用例阶段。


第三部分:未来图景——宏大叙事与资产的终局

5. 全球债务:600 万亿美元的难题与加密货币的角色

主持人: 您很少谈论一个宏大的问题:全球债务,包括主权、消费和企业债务,总额高达 600 万亿美元。您认为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吗?加密货币在这个终局中会扮演什么角色?

Tom Lee: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知道,在微观层面,债务会扼杀一家企业。在宏观层面,当债务过多时,国家和经济体也应该会有一个被扼杀的临界点。

我认为 AI 的变革性力量可能会解决很多这类结构性问题。而在我看来,加密货币实际上已经是“全民基本收入”(UBI)的一种证明。 早期参与者通过持有这些资产,被动地创造了足以维持生计的资源。这证明了 UBI 的可行性。

更有趣的是,我们已经看到像稳定币这样的东西正在解决债务问题。稳定币发行商将客户的美元资产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他们正在成为美国国债的买家。用不了多久,稳定币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就可能超过日本。所以,稳定币正在为金融体系提供一种永久性的稳定性。


6. 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未来货币政策

主持人: 如果央行推出真正的数字货币(CBDC),世界会怎样?

Tom Lee: 如果美联储真的推出 CBDC,让每个美国人都在美联储有一个账户,那么货币政策将彻底改变。当需要货币宽松时,他们可能不再调整利率,而是直接把美元投放到你的账户里。当需要紧缩时,他们可以直接取走钱。在那个世界里,可能将不再有我们今天所知的收益率曲线。


7. 终极解决方案:国家资产负债表

主持人: 所以您认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更多的流动性和 AI 创新,而不是通缩螺旋?

Tom Lee: 是的。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编制一份美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而不仅仅是看它的债务,把其拥有的自然资源、房地产和知识产权都加起来,那么这些资产很可能覆盖了大部分国家债务。用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看,美国实际上比数据显示的更具流动性。


8. 个人行动:面对新范式,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做?

主持人: 听了您对未来的宏大构想,非常激动人心。但回到现实,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正在发生范式转移的市场,最重要的一条行动建议是什么?

Tom Lee: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过去,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加密市场的表现归因于全球央行的流动性周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现在,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正在展开的“第二个故事线”。

这个新故事的核心是机构和政府的入场,以及 AI 和金融创新的巨大推动力。这就像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行业一样,一旦机构资金成为主导,原有的短周期就会被彻底改变。因此,投资者不应再仅仅依赖于过去的季节性或四年周期来做判断,而是要理解这些更深层次、更持久的驱动力。将加密资产视为应对这些未来趋势的必要配置,会比试图精准把握市场时机更为重要。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本内容旨在传递行业动态,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