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单用途之争:Tempo 算真正区块链吗?

Byron Gilliam
媒体专栏
热度: 5643

文章讨论了区块链领域专注单一用途与通用型两种模式的优劣,并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例说明两者可能和平共存。同时介绍了新项目Tempo,一款专注稳定币支付的区块链,及其潜在挑战和争议。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原文作者:Byron Gilliam

转载:Luke,火星财经

伟大的企业起步时更像「手术刀」,而非「瑞士军刀」。专注单一领域的企业,更易在该领域做到极致,也能让用户清晰记住其核心价值。

以 1999 年的互联网企业为例:雅虎首页囊括搜索、拍卖、新闻、邮件、即时通讯等功能,却在每个领域都表现平平;而谷歌首页仅聚焦搜索功能,不仅让用户一眼看懂其定位,更助力谷歌成为搜索领域的绝对强者。如今,「Google」已成为「搜索」的代名词,雅虎却只剩托管梦幻棒球联盟等小众功能 —— 这印证了「精通一事远胜平庸多事」的商业逻辑。

那么,这一逻辑是否同样适用于区块链?


现状:两种区块链模式的「平行发展」

比特币是一条专注单一用途的区块链,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转账比特币,而其简洁性或许正是它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以太坊和 Solana 属于通用型区块链,它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而且,这两种模式似乎并未相互侵蚀:比特币至今未能在 DeFi 领域取得突破,以太坊也始终未能成为主流货币。

如此看来,或许两种模式能和平共存?

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因为通用型区块链很快将迎来一个专注单一领域的新竞争对手


新变量:Tempo

上周,支付巨头 Stripe 与投资机构 Paradigm 联合宣布,将开发一款聚焦稳定币的区块链 Tempo。这款新链一经曝光,就被业内视为「加密支付领域的潜在赢家」,其核心优势恰好戳中通用型区块链的痛点:

  • 费用可预测:以稳定币结算,无需持有原生代币
  • 确认速度快:实现「近乎即时」的交易最终确认
  • 隐私与合规兼顾:支持「可选式」隐私保护与合规功能
  • 支付专属通道:设置独立「通道」,避免与其他业务拥堵
  • 高吞吐量:专为支付场景优化,处理效率远超通用链

负责 Tempo 开发的 Matt Huang 表示:「聚焦单一领域能让链更快迭代,我们迫切需要满足即将到来的市场需求,同时减少对其他生态(比如以太坊 L1)的依赖。」

这种对以太坊的「间接挑战」,不禁让人猜测 Tempo 的野心或许不止于「支付」

更值得关注的是,Matt Huang 提到:「Tempo 虽从『许可制验证节点』起步,但从上线第一天起就具备『无需许可』属性,并将逐步推进去中心化。」

一款「既去中心化、又精通支付」的区块链,听起来竟与「理想中的通用型区块链」高度契合。Tempo 是否会成为以太坊、Solana 的「全能对手」?


争议:单一用途链的「扩张悖论」

从商业案例看,「先精一后扩多」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微软从 BASIC 编程语言起步,逐步拓展至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云计算;亚马逊从线上书店起家,成长为覆盖全品类的电商巨头;苹果从个人电脑切入,如今已构建「手机 + 电脑 + 穿戴设备」的生态帝国。若 Tempo 能先在支付领域站稳脚跟,或许也能复制这种「横向扩张」路径,成为比以太坊更全面的区块链。

但反例同样存在:过去,专用计算器在快速计算上远超通用电脑,可如今谁还会特意买一台计算器?抽屉里放着瑞士军刀的人,远比放德州仪器计算器的人多。这意味着,通用型技术若能持续优化,或许会让单一用途技术逐渐被淘汰。那么,通用型区块链未来是否也会让「支付专用链」失去价值?

行业观点也存在明显分歧:

Max Resnick 看好通用型区块链:「去中心化区块链终将在速度、规模、可靠性甚至合规性上全面超越中心化系统,包括单一用途链。」

Mert Mumtaz 则质疑 Tempo 的定位:「它根本算不上区块链,更别提通用型区块链了 —— 哪有『只做支付』的区块链?」在他看来,「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属性,而真正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必然具备「通用能力」。若 Tempo 推进去中心化,必然会涌入「垃圾币」这类无意义项目,导致支付功能拥堵、性能下降。

Mert Mumtaz 进一步指出,「支付专用链」只有两种可行路径:要么像比特币那样「非图灵完备」(仅支持转账,无法运行复杂代码),要么采用「许可制」(由中心化机构管控节点)。若真是如此,以太坊、Solana 就无需担心被 Tempo 取代 —— 毕竟 Tempo 要么「功能受限」,要么「不够去中心化」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若 Tempo 在「不去中心化」的情况下,就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支付服务,且成为稳定币的主要流通场景,用户是否还会在意它「算不算真正的区块链」?


结语:一场关于「去中心化价值」的测试

与其说这是「单一用途链与通用链的竞赛」,不如说这是一场对「去中心化价值」的测试:**用户愿意为「去中心化」支付多少成本?**是愿意接受稍慢的速度、更高的费用,换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还是更青睐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哪怕它不够去中心化?

Tempo 的出现,或许正是这场测试的「试金石」。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本内容旨在传递行业动态,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