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 ENA、DWF 操盘、预售遭疯抢:Falcon Finance 是下一个百倍币还是精心编织的泡沫?

Luke
媒体专栏
热度: 5021

Falcon Finance通过BuidlPad平台推出稳定币USDf,吸引大量关注,但其背后与争议做市商DWF Labs的深度绑定、稳定币脱锚历史及代币经济模型不透明等问题引发市场担忧。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撰文:Luke,火星财经

导语: 当加密世界中最具争议的做市商 DWF Labs,携着一个已然坐拥15亿美元资产规模的“稳定币”帝国 Falcon Finance,空降在由前币安 Launchpad 负责人打造、首发项目即创造近10倍回报的 BuidlPad 平台时,一场加密圈的盛大烟火秀似乎已无可避免。市场高喊着“LFG”,然而,在这袭由数据和光环织就的华丽袍子之下,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下一个百倍币的财富密码,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动性陷阱?

 BuidlPad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代币发售。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前加密市场中,资本、叙事、风险与炒作之间最激烈也最迷人的博弈。本文将剥开层层迷雾,深入 Falcon Finance 的内核,探寻其15亿美元稳定币背后的真实风险,审视其与 DWF Labs 之间的微妙关系,并揭示那个在所有公开文件中都遍寻不得的、最关键的秘密。


放大器效应:BuidlPad 与 “100% 解锁” 的双重诱惑

Falcon Finance 的巨大声浪,其发射台 BuidlPad 功不可没。这个由前币安 Launchpad 负责人 Erick Zhang 创立的平台,在2024年一经问世便出手不凡。其首个项目 Solayer 创下了超募545%、峰值回报近10倍(9.77x)的辉煌记录。这一漂亮的开局,使 BuidlPad 迅速在投资者心中建立起“必属精品”的强大预期,任何登陆其上的项目,自然都能轻松吸引到全市场的目光和资金。

Falcon Finance 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在 BuidlPad 的聚光灯下,其核心产品——合成美元稳定币 USDf——那高达15.5亿美元的流通市值(数据来自DefiLlama)显得格外耀眼。在稳定币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数据足以使其跻身前十,与 Ethena 的 USDe 等明星项目分庭抗礼。

 BuidlPad

更让市场情绪达到沸点的,是其为社区公售参与者开出的“TGE (代币生成事件) 100%解锁”的优厚条件。这意味着散户投资者无需忍受漫长的线性解锁,可以在代币上线二级市场的第一时间全身而退。在追求高流动性和短线收益的加密市场,这无异于一张通往“快速致富”乐园的门票。强大的平台背书、惊人的存量业务数据,再加上极具诱惑力的发售条款,Falcon Finance 的开场堪称完美。


DWF Labs 的幽灵:是“赋能者”还是“操盘手”?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 Falcon Finance 背后那个如影随形的名字——DWF Labs 时,故事的基调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作为一家集高频交易、做市与投资于一身的庞然大物,DWF Labs 在业内的名声可谓毁誉参半。

一方面,它以向项目方提供海量流动性和市场推广能力而闻名,是许多项目梦寐以求的“赋能者”。但另一方面,其激进甚至被指控为“操纵”的市场行为,也让其背上了“镰刀”的恶名。2024年5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将这种争议推向了顶峰。报道援引币安内部调查人员的发现,指控 DWF Labs 在2023年涉嫌进行了高达3亿美元的“洗售”(Wash Trading)交易,人为地制造了 YGG 等代币的虚假交易量。

尽管 DWF Labs 创始人 Andrei Grachev 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该报道“毫无根据”,币安官方也出面否认,但这起事件无疑加深了市场对其操作手法的疑虑。

如今,这位 DWF Labs 的创始人 Andrei Grachev,同样以 Falcon Finance 核心成员的身份,在新闻稿中为项目站台。这种深度绑定关系,让 Falcon Finance 的未来充满了变数。DWF Labs 强大的做市能力,既可能成为 FF 代币价格一飞冲天的强大引擎,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收割流动性的锋利武器。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就像是与一位技艺高超但又深不可测的魔术师同台共舞,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动作是赠予玫瑰,还是亮出刀锋。


15亿美金下的脆弱平衡:被遗忘的脱锚警报

如果说 DWF Labs 的争议为项目增添了外部风险,那么对 Falcon Finance 核心产品 USDf 的深入审视,则揭示了其内部的脆弱性。

Falcon Finance 将自己定位为“通用抵押基础设施”,用户可以通过抵押 BTC、ETH 甚至现实世界资产(RWA)来铸造 USDf。其收益来源,按官方白皮书的说法,是“一篮子复杂的机构级交易策略”,例如利用资金费率为负时进行套利。这种模式使其与当前大热的 Ethena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传统对冲基金的策略“产品化”,包装成一个稳定币协议。Falcon Finance 甚至强调,其110%-116%的超额抵押率,比 Ethena 更为安全。

然而,历史数据却讲述了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故事。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7月,CoinMarketCap 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USDf 曾因“流动性危机”而发生脱锚,价格一度跌至0.9783美元。知名链上风险评估机构 LlamaRisk 也曾发布报告,警告称 Falcon Finance 的抵押品中包含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低流动性代币。

 BuidlPad

这起被市场选择性遗忘的脱锚事件,如同一道裂痕,打破了15亿美元市值的完美表象。它证明了那套“复杂的交易策略”并非万无一失,在极端行情下,其所谓的“稳定币”同样会面临巨大的流动性挑战。当一个稳定币协议的核心资产都存在历史污点时,其治理代币 FF 的价值根基,又有多稳固呢?


最大的谜团:消失的代币经济学

在所有的疑虑和风险之上,悬着一个最大的问号,它也是本次发售中最令人不安的一点:FF 代币的经济模型完全是一个“黑箱”。

笔者查阅了 Falcon Finance 的官方白皮书 V2 版本、所有公开发布的新闻稿以及 BuidlPad 上的发售页面,没有一处提及 FF 代币的总供应量、团队份额、投资者份额、生态系统分配比例以及各自的锁仓和解锁计划。

这在如今的加密世界中是极其罕见的。一个项目的代币经济模型,是投资者判断其长期价值、评估潜在抛压、计算初始流通市值的核心依据。没有它,所谓的“$350M - $450M 完全稀释估值(FDV)”就成了一个空中楼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完全稀释”的总量是多少,也不知道团队和早期投资者持有多少比例的“廉价”筹码,以及他们何时可以抛售。

 BuidlPad

这种信息的刻意隐藏,使得所有参与社区公售的投资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蒙眼游戏。你只知道自己购买的价格,却对整个代币的供给结构和未来的抛压一无所知。这无疑将风险的天平,极大地倾向了项目方和早期利益相关者。

核心信息与风险对比

 BuidlPad


结论:当“大火”遇上“巨坑”,如何抉择?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Falcon Finance,究竟是盛宴还是陷阱?

答案或许是,它两者皆是。

对于追求短期动能和市场热度的交易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盛宴。顶级的做市商、最火的发射台、诱人的解锁条款以及庞大的存量业务,所有能够引爆市场的元素都已齐备。在开盘的最初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内,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和惊人的账面回报,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然而,对于那些试图寻找长期价值、信奉基本面研究的投资者而言,Falcon Finance 遍布着危险的陷阱。一个核心产品有过脱锚劣迹、一个关键伙伴深陷操纵指控、以及一个完全隐身的代币经济模型——这三大“原罪”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审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Falcon Finance 的公售,将成为检验本轮牛市情绪的一块试金石。它将揭示出,在FOMO(错失恐惧)情绪的主导下,市场对叙事和炒作的追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压倒对基本面风险和透明度的考量。当音乐停止时,是会诞生一批新的财富神话,还是留下一地无人问津的流动性残骸?时间很快会给出答案。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本内容旨在传递行业动态,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