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监会调查币安BNB,加密货币究竟是“货币”还是“资产”?

链新
个人专栏
热度: 42952

资产还是货币,这是加密货币在全球普遍遇到的困局,不同的身份界定必然导致监管政策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作者 | 黄婉仪

据媒体6月6日报道,美国证监会(SEC)正在针对币安进行一项调查,主要涉及币安于2017年发行的代币BNB,正在核实该代币是否应当被视为一种本应在SEC注册的证券。

报道指出,如果投资者通过购买加密货币资助一家公司或项目,并打算从中获利,那么加密货币可能属于SEC的监管范围,这是基于1946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投资合同的定义。

币安在最新声明中表示,“我们不宜对与监管机构正在进行的对话发表评论,我们将继续满足监管机构设定的所有要求”。

尽管这项调查可能还需很长时间才有结果,但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代币发行出手,关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思路可见一斑,加密货币究竟属于货币还是证券类资产再次引发热议。

事实上,近期在UST和Luna“死亡螺旋”事件发生后,今年以来不少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先后表态,普遍倾向于将加密货币定义其为资产而非货币。

资产还是货币,这是加密货币在全球普遍遇到的困局,不同的身份界定必然导致监管政策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资产or货币?

在5月下旬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加密产品与货币不能混为一谈,任何没有主权担保的产品可以是资产,但不能成为货币。”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所谓货币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稳定的价值储存库。因此,比特币虽然被称为货币,但它并不是钱。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大部分国家的央行负责人都持类似态度。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坦言,他不把加密资产称为加密货币:“我一直认为加密货币是资产,而不是货币。它们不是可靠的货币,也不是可靠的支付手段。”

泰国央行行长塞萨普特(Sethaput Suthiwartnarueput)表示:“如果你想投资加密货币,这没问题,但我们不希望将其视为一种支付方式,因为它不合适。”

这些将加密产品视为资产而非货币的观点有一定的数据做支撑。富达数字资产(Fidelity Digital Assets)2021年一项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56%的欧洲机构投资者和33%的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数字资产类别的投资,该数据在前一年45%和27%的基础上都有不少的提升,而亚洲地区的数据为71%,远高于欧美地区。

2021年7月1日,德国一项新的基金法案正式生效,允许德国境内专项基金将投资组合中的20%投资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

再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加密资产走出的牛市行情来看,比特币在2021年11月创下68789美元的历史高价之后,目前在30000美元点以下徘徊,价格已下跌过半,风险资产属性尤为明显。

各国监管方普遍否定了加密产品的货币属性,主要考量因素是担心大部分加密产品背后并无实际资产做价值锚定,因而更倾向于将之视为加密资产。

与之相对的是,泰达币等以美元资产做担保的加密稳定币则成为了特殊的监管对象,其监管思路有异于其他加密资产。

近期,美联储副主席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在呈现给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词中表示,美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最终或可以和稳定币以及商业银行货币共存互补。

英国监管部门对稳定币的关注度显得更为超前。英国政府的全球加密资产科技和投资中心计划提到,稳定币是一种有效的支付手段。

近年来,加密项目持续创新、发展迅速,然而早期各国监管政策几乎原地踱步。

相较于早些年加密货币被完全禁止而言,监管思路已经开始出现拥抱行业的趋势,但目前加密货币的价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得到任何认可。

阿根廷央行近期表示,禁止银行为客户提供任何不受央行监管的数字资产服务。斯里兰卡、牙买加、肯尼亚等国的央行负责人都明确表示,不支持加密货币交易。

立法监管思路各异

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形成立法草案,初步明确监管思路。

UST和Luna的“死亡螺旋”事件就促使韩国当局加快制定数字资产基本法。据悉,数字资产基本法将把加密货币等虚拟资产纳入制度体系,这项法案计划于2023年颁布,2024年开始实施。

然而,加密货币的立法监管之路并非坦途。近期,原定于2022年年初生效的韩国加密货币征税法被宣布推迟至2023年施行。根据这部法律,年收益超过250万韩元(约合2100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将被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和2%的地方所得税。

征税,是当前不少国家将加密货币交易行为纳入监管的思路。5月11日,德国联邦财政部发布了一份加密货币税收处理指南,囊括了加密货币采矿、质押、借贷、硬分叉、空投以及交易等税收场景,其中,个体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满一年再出售可以免征税。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指南的依据是个人所得税而非资本利得税,即加密货币被当作一种私人财产对待。

有异于德国个人所得税的监管思路,英国税务海关总署在2021年发布了加密货币投资征税指南,对加密货币利润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一做法与韩国有相似之处。

征税对加密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为这意味着加密货币的合法性得到了官方认可,同时也将迎来全面监管时代。当前,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奥地利等多个国家都在讨论对加密货币交易征税。

不过,对加密货币交易征税的思路也出现了分歧。5月26日,葡萄牙左翼政党提出的对加密货币征税的法案就遭到了国会的否决。

除了对加密货币二级市场交易征税的监管思路,韩国当局在UST崩盘事件之后,也积极地把一级市场纳入监管范围。

据韩国媒体5月18日报道,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提交了《虚拟财产产业法案比较分析》报告,报告提出对加密行业的交易所和代币发行采取许可制的建议。根据所涉及的风险向加密企业发放不同程度的许可证,以保护投资者。

该报告还建议,成立一个类似股票交易所的公共交易所,对加密货币进行上市审查和市场监控,强制披露虚拟资产发行人、主要参与者、募集资金用途、未来价值和管理审查等信息。以减少内幕交易、拉高抛售计划和清洗交易等暗箱操作行为。

欧洲地区也在推进一项工程浩大的加密货币法案——加密资产市场监管(MiCA)。由欧盟委员会在2020年9月发布的MiCA法案提案目前还未获批,此次UST算法稳定币危机也让欧盟监管机构督促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加快MiCA法案的进程。MiCA法案如获通过,一方面能降低加密行业的投资合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给传统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提供加密货币托管、交易和做市服务方面给予确定性。

DeFi成为监管新热点

5月30日,欧洲央行发布了每半年一次的金融稳定报告,已经把加密资产对金融稳定的风险作为新的聚焦点之一。

这份报告指出,加密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核心金融系统逐渐整合,对金融稳定的风险正在提升,加密资产市场的组成部分包括无担保加密资产(例如比特币),稳定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

随着加密行业的项目创新不断,DeFi、NFT等领域的监管新问题也层出不穷。

以DeFi为例,根据数字资产数据平台Amberdata的统计,当前DeFi总锁定价值(TVL)已经从2020年初的6.0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巅峰时刻的2390亿美元,两年间的涨幅高达400倍。

DeFi发展势头正猛,这是一种通过区块链公有链智能合约自动和强制执行、去中心化系统集体维护的金融解决方案。DeFi可以提供直接点对点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全程无须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和监管,在安全性、透明度和开放性方面都是传统中心化金融的劲敌。

美国SEC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曾表示,即使很多DeFi项目宣称没有中心化的公司实体,但是这些DeFi项目具有激励用户参与、发行加密代币的行为,并非完全的去中心化,这意味着DeFi应当受到监管。

根据5月的市场消息,SEC将扩充加密资产和网络部门的专职岗位数量,并将重点调查涉及加密资产发行、加密交易所、加密资产借贷和质押产品、DeFi平台、NFT、稳定币的证券法违规行为。

欧盟已经宣布,将于2022年启动一项DeFi生态监管规则试点项目。欧盟表示,该项目将更好地利用公有链天然的数据透明优势,以便市场参与者不需要像在传统金融系统那样收集、验证并向监管机构提供数据。

德国金融监管机构官员比吉特·鲁道夫(Birgit Rodolphe)表示,DeFi要真正成为传统金融市场的竞争对手,就需要遵守新法规,以抵抗黑客攻击和欺诈风险。

尽管加密行业被认为会天然地剔除中心化的监管与干预,但已有加密巨头在主动拥抱监管。

年初,FTX交易所联合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拥抱监管、合规经营是FTX平台奉行的原则。“定期和世界各地监管机构交流、与众多投资者合作都证明了FTX交易所致力于成为全球最透明、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另一家交易所Coinbase则在2021年向美国官员提出了加密货币监管框架提案。Coinbase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艾米丽·崔(Emilie Choi)表示,Coinbase已经做好了接受监管的准备,“我们希望与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一样得到同等对待。我们想要透明的监管。”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