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重启社区投票上币机制,首选Pi Network为标的,旨在通过低门槛规则吸引下沉市场用户,缓解流量下滑与监管压力。新模式降低投票门槛至5美元,吸引Pi社区用户迁移并刺激新用户充值,同时为Pi币主网启动提供支持。此举既拓展用户群体,又为双方合作预留灵活空间。
撰文:Alvis
2018年,币安首次推出社区投票上币机制,用户通过质押BNB参与投票,胜出的项目可免费上线币安。早期这一机制以“社区自治”为口号,但实际上成为了“BNB持有者的狂欢”:
经典案例:
ONT(本体):2018年5月以4830万票胜出,上线后市值冲至全球前20,成为公链赛道黑马;
MITH(秘银):2019年1月以1800万票登顶,主打“社交挖矿”,后因生态崩塌沦为空气币,币价较峰值跌去99.8%。
用户动机:投票者主要追逐上币项目的空投奖励(如ONT投票者人均获赠50 ONT,价值约300美元)。
交易所收益:通过BNB质押锁定流动性,投票期间BNB日均交易量提升37%。
然而,这一机制在2018年后逐渐停摆,原因主要有三:
刷票与操控:项目方通过收购BNB集中投票,WAVES就曾被曝以0.5 ETH/万票的价格进行“贿选”;
价值背离:尽管投票上币项目首日涨幅高达185%,但一年后大多数项目价格跌幅达到67%,超70%项目沦为“上市即巅峰”的炮灰;
监管压力:社区投票被认为是“变相ICO”,相关监管机构对币安发出警告信,迫使币安转向更为机构化的上币审核机制,投票机制因此沉寂。
对比两次投票机制的核心差异:
策略调整背后的逻辑:
本质:币安通过“5U投票权”吸引Pi社区用户迁移至币安,同时刺激新用户充值——“投票即拉新,拉新即变现”。
币安此次投票规则设计,堪称“下沉市场”教科书级运营案例:
极低门槛:激活长尾用户
账户资产≥5U即可投票(约35人民币),远低于传统证券/基金投资门槛,支持支付宝、银行卡直接充值,操作路径极简。
情绪杠杆:Pi社区的“信仰变现”
Pi Network主网延迟四年,用户长期被困在“挖矿-等待上币”的循环中。币安投票成为其“信仰出口”——若Pi上线币安,早期矿工可抛售获利;若失败,用户仅损失5U试错成本。
数据印证:用户行为与资金流向
预计投票首日,币安新注册用户将有一个大的增长,绝大部分新用户充值金额为5-10U,符合“小额试水”特征。
Pi Network此次成为币安重启投票的首个标的,绝非偶然:
用户基本盘:币安的“完美补位”
Pi Network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山东)、东南亚(越南、菲律宾)、非洲(尼日利亚),这些地区占比超过70%,与币安欧美与华人老用户群体形成互补。虽然本次投票不向大陆用户开放,但是目前场外交易币安kyc的市场已经很成熟,不少大陆PI社区或将购买KYC跑步进场。
地推场景:线下支付的刚需前景
Pi Network的线下支付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扩展,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具体数据表明,台湾已有超过500家商户接受Pi支付,主要涵盖餐饮、零售等行业;在菲律宾,已有超过300家商户接受Pi支付,主要集中在马尼拉和宿务等主要城市;在尼日利亚,超过200家商户加入了Pi支付,集中在拉各斯和阿布贾等大城市。此外,越南的商户数量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胡志明市和河内等大城市。随着Pi币主网的启动和生态的逐步完善,Pi支付正在向成熟的支付系统转型,为全球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尤其是在低成本支付解决方案需求强烈的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主网倒逼:币安的进退筹码
Pi Network计划于2025年Q1启动主网,要求满足三大条件:1000万KYC用户迁移、100个主网应用、技术达标。币安投票既为双方预留缓冲空间,若主网成功,币安可借势上线现货,收割流量;若失败,则以“尊重社区意愿”终止合作,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币安重启社区投票上币机制,表面上是回归“社区自治”,实则是为了应对流量下滑和监管压力而采取的精准收割策略。通过引入低门槛的投票规则,币安不仅吸引了Pi Network庞大的用户群体,还有效触及到下沉市场的潜力用户。这一策略既帮助币安拓展了新用户群体,也为Pi币的“破圈”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