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即将公布3月CPI数据,尽管新关税政策尚未完全反映,但市场预期CPI同比增速将小幅下降。特朗普政府宣布对部分国家实施关税暂停,暂时缓解市场恐慌。加密市场因宏观不确定性出现波动,比特币流入量激增,投资者在CPI数据发布前采取避险和套利策略。未来市场走向取决于关税政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投资者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
撰文:Alvis
2025年4月10日晚间20:30,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公布3月CPI数据。尽管此次报告尚未完全反映4月2日生效的10%基础关税及针对中国的125%高额关税,但它被视为新关税政策全面实施前的“基线测试”。根据市场普遍预期,3月CPI同比增速将从2月的2.8%降至2.6%,核心CPI月率则可能小幅上升0.3%(前值0.2%),而二手车、房租和服务业价格仍是关键变量。
这一数据发布的时间节点极为敏感。
特朗普政府于4月9日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国家实施90天关税暂停,此举虽短暂缓解市场恐慌(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涨幅创2008年以来新高),但政策模糊性仍存——分析师指出,“暂停”与“降低”的措辞差异可能为后续市场波动埋下伏笔。与此同时,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对通胀上行与经济放缓的“双重风险”高度警惕,但强调“依赖数据决策”的观望立场。
尽管能源价格回落为整体CPI降温提供支撑,但核心通胀的韧性不容忽视。瑞银研究显示,3月数据可能初步体现2月关税对部分商品的价格传导效应,尤其是占中国进口20%比重的服装类目。
德意志银行进一步指出,消费者在关税生效前的“抢购行为”已推高汽车等耐用品价格,这一趋势或延续至未来数月。
历史对照:2018-2019年关税事件中,价格传导平均滞后3-6个月,而当前市场预期5-8月将迎来CPI的“关税冲击峰值”。
若3月核心商品通胀超预期反弹,可能强化投资者对“滞胀螺旋”的担忧——即成本推动型通胀与经济增速放缓并存,迫使美联储在降息与抗通胀间陷入两难。
1. 短期波动:CPI数据与市场情绪的“非线性关联”
过去两周,比特币向币安的净流入量激增22,106枚(价值18.2亿美元),创下2025年以来最高单周纪录。
CryptoQuant分析师Maarten Regterschot认为,这一现象反映投资者在宏观不确定性下的两类策略:一是提前布局可能因CPI数据触发的波动性套利;二是对冲关税政策引发的法币贬值风险。
历史数据显示,CPI公布当日比特币平均波动率达±7.2%,而当前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已升至85%,表明交易者押注价格剧烈震荡。
若CPI低于预期(如同比2.5%),可能触发“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风险资产反弹”链条,推动比特币冲击85,000美元关键阻力位;反之,若核心通胀顽固,市场或重回“鹰派美联储”叙事,短期下探78,000美元支撑。
加密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90天关税暂停窗口与美联储6月降息概率(当前CME数据为54%)的重叠。
这一阶段可能呈现两种路径:
根据彭博模型,若年内降息达75基点,比特币市值占比或从当前63%升至70%以上,重现2020年“宽松周期”行情。
1. 交易所流量异动:
币安比特币储备在12天内增加5.9万枚,但Swyftx分析师Pav Hundal指出,部分流入可能源于交易所热钱包调配,而非纯粹抛售。
Glassnode数据显示,持有1000 BTC以上的地址数量过去一月增长4.2%,暗示鲸鱼账户正逢低吸筹。
2. 衍生品市场信号:
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量达543亿美元,远超比特币此前同样价格的持仓480亿美元,这意味着交易员加大了仓位。
与此同时,以太坊期权IV倾斜度(看跌/看涨)升至1.3,表明投资者对ETH短期风险更为谨慎——这与ETH近期突破1,600美元后面临的技术面回调压力一致。
1. 事件驱动型交易:
2. 流动性管理铁律:
2025年的宏观图景正在重构:一边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灰犀牛”,另一边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明牌博弈”。3月CPI数据或许只是序幕,但其揭示的通胀韧性、政策传导速度与市场预期差,将为加密资产提供新一轮价值发现契机。
无论是“宽松重启”还是“滞胀深化”,比特币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它既是全球流动性预期的晴雨表,也是法币体系信任危机的对冲工具。正如曹仁超所言:“坏市况,好投资”,当市场在恐慌中计提最坏预期时,超额收益的种子已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