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均宣布暂停投资与募资,揭示区块链一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短视行为、技术创新缺失及资本周期错配等问题。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金融套利,创新动能受阻。未来投资需聚焦底层协议创新、中间件价值捕获及应用层突破,重建信任基础设施。投资者应专注技术前沿,抵御短期诱惑,推动区块链价值回归。
撰文:Lawrence
ABCDE Capital创始人杜均宣布暂停新投资与二期募资计划的决定,恰似投入区块链行业深潭的一块试金石,激起的涟漪映射出当前一级市场存在的系统性矛盾。
这位曾参与火币、节点资本等重量级机构运作的行业老兵,用"短视游戏"、"价值创造缺失"等尖锐表述,直指行业核心病灶:在代币流动性狂欢中,区块链技术革命的初心正在被交易所市值管理、机构套利游戏所异化。
这种异化在数据层面呈现显著特征:根据CoinMarketCap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上线交易所项目达327个,但其中仅有12%的项目在上市三个月后仍保持正向技术迭代,代币价格平均较开盘价跌幅达67%。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机构通过"私募-上所-市值管理-退出"的工业化流水线操作,将投资周期压缩至6-8个月,导致大量项目沦为"代码空壳+经济模型包装纸"的畸形产物。
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区块链行业特有的"三重错配":
这种系统性扭曲正在吞噬行业的创新动能。
当开发者论坛Gitcoin数据显示,2025年Q1区块链原创协议代码提交量同比下降23%,而代币经济模型白皮书数量激增178%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行业正在从技术驱动的价值互联网,退化为金融工程主导的流动性赌场。
在流动性泛滥与价值迷失的迷雾中,重建投资逻辑需要回归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属性——通过密码学与分布式共识创造新型信任基础设施。基于技术演进趋势与实体经济需求,未来值得重点布局的赛道呈现三大特征:
(一)底层协议层的突破性创新
跨链互操作性协议
当前公链生态的"孤岛效应"严重制约应用落地,类似Cosmos IBC、Polkadot XCM的跨链协议需要实现质的突破。新一代协议应具备:
零知识证明商业化引擎
zk-SNARKs等隐私计算技术正从"密码学玩具"转变为商业基础设施。投资焦点应转向:
去中心化存储协议重构
传统中心化云存储的安全危机(2024年AWS宕机导致37亿美元损失)催生新需求:
(二)中间件层的价值捕获革命
DeFi 3.0流动性协议
超越当前AMM/DEX范式,新一代协议需要解决:
DAO治理基础设施
当前DAO投票参与率不足15%的困境呼唤技术突破:
物理资产代币化协议
传统金融资产上链需要突破三大瓶颈:
(三)应用层的范式迁移机遇
去中心化社交图谱
Web2社交平台的数据垄断正催生新需求:
AI+区块链融合协议
大模型时代的关键突破点:
能源互联网协议
碳中和背景下的投资蓝海:
在具体投资实践中,建议采用"TSVC三维评估模型":
技术维度(Technology)
社会价值(Social Value)
经济模型(Value Capture)
以该模型评估,以下赛道具备超额收益潜力:
模块化区块链中间件
类似Celestia的数据可用性层,通过解耦执行层与共识层提升扩展性,据Messari预测,2027年模块化区块链将承载58%的新生代协议。
意图为中心的执行网络
Anoma等协议构建的"意图池"架构,可将交易效率提升5-8倍,同时降低60%的Gas成本。
去中心化科学(DeSci)基础设施
研究数据确权、同行评审激励协议等领域,有望重塑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分配体系。
当杜均们选择跳出短期博弈的泥潭时,行业正迎来价值回归的历史拐点。那些真正聚焦底层技术创新、致力于拓展信任边界、敢于重构生产关系的项目,将获得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未来3-5年,区块链投资不应再是代码包装下的金融炼金术,而应回归其本质使命——通过分布式账本与密码学协议,在数字世界重建价值传递的信任基石。这需要投资者既保持对技术前沿的敏锐洞察,又具备对抗人性贪婪的定力。唯有如此,方能在这场正在发生的数字经济革命中,捕获真正改变世界的伟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