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革命:我们真的需要SEC当数字交易的"中间人"吗?

TuongVy Le
媒体专栏
热度: 5205

本文探讨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点对点(P2P)数字交易的监管态度。传统纸质证券交易无需中介或监管,而去中心化金融(DeFi)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类似功能,却面临SEC扩张监管的挑战。文章主张监管应技术中立,关注功能而非形式,同时呼吁在政府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寻求平衡。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原文标题:The SEC needs to take a hands-off approach to peer-to-peer transactions

原文作者:TuongVy Le

原文来源:https://fortune.com/

编译:Daisy, 火星财经

SEC应对点对点交易采取不干涉态度

想象一下:我递给你一张纸质股票凭证,你递给我一叠现金。没有经纪人,没有交易所——只有两个人,面对面,一笔证券,一次交易。根据美国联邦证券法,这种点对点(P2P)交易是完全合法的。它不需要通过中介进行,无需在SEC注册,也无需报告或受到监控。

现在想象同样的交易,但以数字方式进行。我不再使用纸质凭证,而是通过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向你发送该股票的代币化版本。没有第三方,没有清算所,只有软件促成交易。从功能上看,没有任何变化——交易仍然是点对点的。理论上,这意味着它应该受到监管机构的同等宽松对待。但现实中是否如此?

这个问题的答案影响深远,不仅关乎加密货币。P2P数字交易的法律地位还涉及隐私、个人自主权、技术创新,以及数字世界中政府监管的边界。

SEC的监管扩张

联邦证券法主要关心中介机构、公开发行和欺诈行为。SEC的管辖权不仅取决于交易内容,还取决于交易方式和参与者。最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处理证券交易的人都可能被指定为交易所或经纪人,而向公众提供证券可能需要在SEC注册这些资产。

历史上,这意味着纯粹的个人间双边交易——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公开市场之外的交易——通常不在SEC的管辖范围内。

去中心化金融技术(DeFi)挑战了这一模式,它使得P2P证券交易能够大规模进行,并以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直接相互转移加密资产,甚至可能是代币化股票,有时只需点击一下按钮。这种交易可以表现为:

  • 自动化做市商(AMM):用户通过与由定价算法控制的流动性池进行交易;
  • 点对点撮合协议:允许用户在场外创建和完成签名订单,并在链上结算;
  • 基于智能合约的托管和原子交换:通过条件执行智能合约实现交易。

这些DeFi工具承诺带来惊人的交易效率,同时具备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记录保存能力。但从本质上讲,使用这些工具的交易,只是我递给你一张股票凭证换取现金的高科技版本。

尽管如此,SEC仍试图将DeFi交易视为属于交易所和经纪人的法律范畴。这是一个错误。

在制定这些平台的规则时,指导原则应是技术中立性。监管应关注功能,而非形式。如果同样的经济活动在现实世界中被允许,那么使用新工具促进该活动本身不应触发额外的监管负担。

这并不是说所有DeFi活动都超出证券法的范围。如果一个平台充当中介、汇集流动性、对资产拥有控制权或自由裁量权,或扮演类似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那么很可能存在监管的法律依据。但当两个个人以直接、自动化和非托管的方式使用软件交换证券的数字表示时,SEC的法律依据就变得薄弱得多。

政府权力的更广泛问题

这不仅关乎证券法。随着技术使个人能够以日益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和沟通,这些新工具引发了熟悉的法律问题:如何在政府权力和个人自由之间取得平衡?

以隐私法中的“第三方原则”为例,该原则认为,当个人自愿将信息共享给第三方(如银行或电信提供商)时,他们就失去了对隐私的合理期望。这一原本狭窄的例外在数字时代急剧扩大,因为人们的生活日益线上化,而几乎所有在线活动都涉及中介。因此,法院一直在努力协调这一原则与现代隐私期望及《第四修正案》的宪法保护。

类似的张力也出现在金融监管中。DeFi挑战了“金融活动必须通过守门人进行”的假设。如果技术现在使各方能够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政府是否还能以同样的理由和权力来监管这些活动,仿佛这些机构仍然参与其中?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原则的框架——尊重个人自主权,维护市场诚信,并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界。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新技术使监管私人活动成为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是适当的。一个有原则的框架也不应偏袒某一方——如果DeFi可能代表一种更优的模型,能够替代或补充现有金融体系的关键部分,这不应成为出于恐惧而监管它的理由。

加密货币并未发明点对点金融,它只是消除了摩擦。监管不应自动试图将创新技术塞入旧有框架,而应适应变化。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字:SEC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