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会是“下一个ETF”吗?

张雅琦
媒体专栏
热度: 6017

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正迅速成为金融领域的核心趋势,吸引了传统金融巨头和区块链公司的广泛参与。以太坊是主要枢纽,托管了49亿美元的代币化美国国债。贝莱德等机构已开始实际部署代币化计划,预计到2030年,全球金融资产的代币化比例可能达到5%-30%,市场规模或达数十万亿美元。然而,监管和技术挑战仍需解决。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浪潮正在席卷金融界,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实用的金融工具。

机构投资者正大规模测试和部署其基础设施建设。仅在上周,传统金融机构和原生区块链公司包括贝莱德、Libre等,就纷纷发布公告,推进其RWA计划。

RedStone的联合创始人Marcin Kazmierczak表示,最近的公告“表明,代币化已经从理论讨论走向了市场领导者的实际应用”。

以太坊仍然是RWA代币化的主要枢纽,根据RWA.xyz的数据,目前代币化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为65亿美元。 以太坊占据了该市场的主要份额,托管了超过49亿美元的代币化国债。

Piscini估计,到本十年末,全球金融资产的10%以上可能会被代币化。但能否兑现承诺,还有待观察。


巨头涌入:RWA代币化加速落地

4月30日,贝莱德提交了为其1500亿美元的国债信托基金创建数字账本技术份额类别的申请。它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投资者维护份额所有权的镜像记录。该DLT份额将跟踪贝莱德的BLF Treasury Trust Fund (TTTXX),该基金只能从贝莱德顾问公司和纽约梅隆银行(BNY)购买。

MultiBank Group与阿联酋房地产公司MAG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商Mavryk签署了一项价值30亿美元的RWA代币化协议。据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RWA代币化计划。

Hashgraph首席执行官Eric Piscini接受Cointelegraph采访时表示:

“最近的激增并非偶然,因为一切都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主要市场的规则越来越明确,技术更强大、更快,并已准备好扩展。 而像贝莱德这样的巨头正在实际行动——贝莱德正在将基金代币化,花旗正在探索数字资产托管,富兰克林邓普顿已经在公共区块链上对货币市场基金进行了代币化。”

Kazmierczak表示,人们对RWA代币化重新燃起的兴趣,主要是受特朗普的亲加密货币政府和日益清晰的监管环境推动的。

自特朗普赢得大选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放弃或暂停了十多起针对加密货币公司的执法案件。此外,司法部最近宣布解散其加密货币执法部门,这表明对该行业的态度有所缓和。

除了监管清晰度外,钱包等技术能力的进步也在推动代币化普及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Brickken首席技术官Felipe D’Onofrio表示: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压力正在促使机构在传统上缺乏流动性的市场中寻找效率和流动性。”


以太坊的主导地位:RWA代币化的主要枢纽

以太坊仍然是RWA代币化的主要枢纽,这得益于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广泛的开发者支持和强大的基础设施。Kazmierczak表示:

“由于其无与伦比的安全性、开发者生态系统和机构采用,以太坊仍然是最适合大规模RWA发行的区块链。”

然而,他指出,像Canton Network、Plume和Ondo Chain等专门的RWA生态系统正在构建具有为合规资产代币化而设计的特征的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

根据RWA.xyz的数据,目前代币化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为65亿美元。 以太坊占据了该市场的主要份额,托管了超过49亿美元的代币化国债。

技术


挑战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

然而,障碍依然存在。监管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特别是对于需要围绕合规性和隐私提供保证的风险规避型机构。此外,技术限制也依然存在,主要是区块链平台之间缺乏互操作性。

展望未来,Piscini估计,到本十年末,全球金融资产的10%以上可能会被代币化。 D’Onofrio也做出了适度的预测,估计到2030年,全球金融资产的5%到10%可能会被代币化。RedStone的Kazmierczak预测,到本十年末,全球金融体系的大约30%将被代币化。

就数字而言,STM.co预测,到2030年底,全球RWA市场规模将在30万亿美元到50万亿美元之间。大多数公司预测,到2030年,RWA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在4万亿美元到30万亿美元之间。

根据Tren Finance的研究报告,如果该行业达到约10万亿美元的预测中值,那么它将比目前的价值(约1850亿美元,包括稳定币市场)增长50倍以上。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