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大批量取关:荒诞“关注生意”彻底凉了?

ZZ 热浪观察
个人专栏
热度: 5627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近期在X平台上大规模取关账号,揭露了加密社区中一条灰色产业链:被其关注的账号曾以高价交易。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业注意力扭曲和项目方极端营销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币安上币审核流程的模糊性和行业评价机制的缺失。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作者:zhou, ChainCatcher

 

11 10 日,一张 X 关注数对比图点燃了加密社区讨论热度。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从其 X 账号取关超三百人,这一远超日常维护的数量被视为一次精准清理,并揭开一条隐秘却曾极为活跃的灰色产业链:被 CZ 关注的账号,曾以数万美元价格公开交易。

赵长鹏

图片来源:X 用户 @_FORAB

据加密数据统计平台 RootData 显示 ,11 8-9 日,CZ 集中取关了一批账号,其中不乏 BakerySwapReachMe 等曾经 BNB 链上的活跃项目。CZ 最初回应称只是清理不活跃账号,随后又公开声明,不要购买我关注的账号,若发现被售卖将立即取关。社区还反映,在牛市期间,单个CZ关注账号最高成交价达到8万美元,2万美元、几千美元的案例比比皆是。

赵长鹏

值得一提的是,Oracle 便是一个通过买账户博流量、最后圈钱跑路的典型案例之一。据悉,20251010日,Oracle 项目方卷款消失,账号停止运营。社区调查显示,Oracle 很可能是通过买号得来(原本是CZ关注列表中的旧账号),买家接手后改名、改头像、发币,并利用残留光环推高价格,后被 Four Meme 澄清并非合作伙伴,最终跑路。

表面看,这是一场账号买卖的闹剧,实则暴露出行业注意力扭曲和项目方极端营销方式的深层问题。

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平台之一,币安的上币审核流程长期被诟病标准模糊,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少数高管或内部团队。表面上社区投票、预算公开等机制提供了公平的入场机会,实则最终拍板仍由人工把控(合规审查、流动性评估、风控判断);小项目通过正规通道曝光的机会更像是内部关系或老板个人倾向的产物,而非项目本身的客观实力。这直接催生了项目方的极端选择,花几万美元买一个CZ关注的账号,改头换面就能收割流量,远比花数月打磨产品或建社区划算。

与此同时,这种现象也折射出行业注意力的系统性扭曲,有效评价机制缺位,让流量成了硬通货。散户习惯把名人动态当背书,项目方比拼的也不再是代码质量、链上数据、长期规划,而是谁能更快抢占热点,使得行业陷入一个越不透明、越靠人脉、越靠捷径的恶性循环。

编者在《跟单 CZ 的人,现在怎么样了?》一文中也指出,所谓的喊单只是一股火星,而社区蹭概念是添的那把柴,两者遇上才把行情烧了起来,这也说明市场本身就需要热点来维持注意力和流动性。不管是公开喊单还是关注列表里的“隐形背书”,在评价机制不成熟之下都可成为短期 FOMO 推动剂。

CZ 此番大清洗,某种意义说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当项目曝光不再依赖某个人或某个平台的喜好,项目方才会回归产品本身,散户才会学会用数据判断价值。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本内容旨在传递行业动态,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