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TC与SEC争夺比特币监管权,对加密行业意味着什么?

MarsBit
媒体专栏
热度: 40328

「战争」的背后是加密从业者与监管方之间的博弈。

作者:Moon,MarsBit

时隔一年,在争夺比特币监管权问题上,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再次站在对立面。

北京时间8月3日,参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黛比·施塔贝诺(Debbie Stabenow)提议立法,将BTC和ETH归为商品,由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该举措被视为SEC与CFTC争夺加密资产监管权之战的最新进展。

同样是在8月初,CFTC专员于布莱恩·昆坦茨(Brian Quintenz)于去年发推称,比特币这类加密资产资产应受CFTC监管,而非SEC。加密货币是大宗商品,SEC对纯粹大宗商品或其交易场所没有管辖权,无论这些大宗商品是小麦、黄金、石油,还是加密资产。当时,该说法得到CFTC前主席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Christopher Giancarlo)力挺,称「CFTC是美国唯一一家拥有监管比特币和加密市场经验的监管机构。」

有意思的是,今年5月中旬,SEC主席Gary Gensler在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2022年会透露,该机构正与CFTC制定文件,二者将分工监管加密货币。但从目前来看,争夺加密资产监管权问题再次被摆在桌面,而CFTC立场正在强化。

作为积极争夺监管权的一方,CFTC一直以来对加密货币持何种态度?如果拟议立法通过,该事件将如何影响「沉寂半年」的加密货币市场?

一、CFTC欲争夺加密资产监管权

CFTC与SEC均为美国联邦政府直属监管机构,前者管辖商品交易,后者目标是证券市场。

一直以来,SEC以认定某些加密公司所发代币为证券的方式,「反向」使用监管权。2020年12月,SEC向Ripple Labs提起13亿美元诉讼,理由便为「该公司从销售未注册数字证券中获利」。

相较之下,尽管CFTC一直对外宣称加密资产属于商品,但限于监管权主要集中在商品衍生品市场,其在现货交易监管方面的话语权寥寥。因而,在此次提案中,可以看到,参议院农业委员会(监管CFTC)主席黛比·施塔贝诺提议授权CFTC商品现货交易监管权。

黛比·施塔贝诺在声明中表示,加密市场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缩小监管差距,并要求该市场在保护客户和确保现有金融系统安全的规则下运作。”

尽管自比特币创世至今,加密货币市场已经历多个跌宕起伏周期,达十余年,但围绕加密资产监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而近两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在DeFi / NFT热潮中迅速发展、拜登政府年初发出强监管信号,以及市场前不久上演「Crypto雷曼时刻」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无不令CFTC强化其在加密资产上的立场——掌握监管权。

今年2月,CFTC主席罗斯汀·伯南(Rostin Behnam)现身美国国会,要求立法者赋予CFTC监管加密资产现货交易的权力,并称围绕加密货币的“投机热潮”已令投资者处于需要获得保护的境地。

抛开监管方的职责来说,CFTC试图掌握加密资产监管权的举措,凸显蓬勃发展的Crypto市场成为监管机构眼中的「大蛋糕」。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员艾伦·克莱恩(Aaron Klein)指出,「加密货币成热门话题后,谁都想参一脚,但该由哪个部门监管是个问题。」

根据《华尔街日报》说法,对CFTC、SEC和美联储等联邦机构而言,将加密资产纳入监管职权范围有利于离开公共服务的官员获得更多预算、更大影响力以及更多就业机会。对于监管此类机构的国会成员来说,其可以从游说者手中获得竞选捐款。

二、CFTC对加密资产态度

监管机构领导者对新事物的理解力与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兴市场发展环境。

与SEC相比,外界普遍认为CFTC对加密资产更加友好,这与CFTC前主席J·克里斯托弗·贾恩卡洛(J. Christopher Giancarlo)立场有关。

J·克里斯托弗·贾恩卡洛因对加密资产持开放态度,而被亲切称为「加密之父」。2018年,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市场之所以繁荣,与政府采取「不伤害」方式,不过多干预有关,对加密资产这类新兴资产类别应采取相同监管策略,不可使用权力阻止加密资产发展。

与J·克里斯托弗·贾恩卡洛温和的态度相反,CFTC现任主席罗斯汀·伯南以一种近乎强硬态度表达立场。当被问及「与其他监管机构相比,CFTC是否会对加密行业更加友好」时,这位主席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和其他人一样立场强硬,我们的管辖权和权威也和其他机构一样具有威慑力。」

尽管主席的个人风格迥异,但整个CFTC在加密资产监管问题上表现出的清晰、强硬的立场,足以显示该机构正以一种不同往日的态度,积极推动美国国会尽快明确加密市场的主要监管方。

从罗斯汀·伯南近期公开发表言论中,可以窥见一二。他本人极力主张国会授予CFTC 监管现货加密资产交易,并称「CFTC处于有利地位,在监管现货加密资产交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加密资产监管问题时,罗斯汀·伯南直言「加密货币是大宗商品。我可以肯定BTC是一种商品,ETH也是。」言语之外,暗示加密资产理应由CFTC监管。

三、博弈与「重生」

表面看,CFTC希望「独揽」加密资产监管权,欲与SEC争高下。实际上,「战争」的背后是加密从业者与监管方之间的博弈。

不谈中心化机构希望从加密市场分羹,以及其所宣称的监管职责与金融稳定等因素,让我们从事件内部脉络出发,回归问题本身。

加密资产作为新兴资产类别,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超乎多数人预料,展现出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尽管监管机构一直在寻求合适的监管路径,但「监管之手」显然未能追上拼命前进的大盘,而「监管滞后」也就成为Crypto的市场画像。

当然,监管政策终于一日到来,但与其坐等中心化机构某日「空投」监管框架,从业者不得已调整自己业务以适应外力,何不主动拥抱监管?或者说游说立法者,为「亲Crypto阵营」赋权?

在游说国会、积极建设行业的队伍中,a16z、Coinbase、FTX和Ripple等公司成为排头兵。据相关报道,上述公司曾在去年花费数百万美元游说国会,希望为加密资产创建新类别,并授权CFTC监管该领域。

业内有说法称,「CFTC规模仅为SEC的六分之一,监管规则更易遵守」。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或与CFTC素以友好、开明监管立场世人有关。加密数字货币行业研究者谷燕西向在接受MarsBit采访时表示,「CFTC的确更加友好与开明,其在2017就批准比特币期货交易。如果没有SEC挡道的话,比特币的推广与发展也许更加顺利」。

今年6月,美参议员Kirsten Gillibrand和Cynthia Lummis发布《负责任的金融创新法案》,拟将加密货币监管权交至CFTC手中。议员认为,加密货币更像商品,而非证券,CFTC应该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加密从业者的游说得到回应。在上述议员 Kirsten Gillibrand于7月报告的筹款记录中,赫然写着FTX首席执行官SBF 、Gemini创始人Cameron和Tyler Winklevoss等个人捐赠方。

时间轴拉长,在最近一季度,包括SBF、 FTX US 总裁 Brett Harrison以及Multicoin Capital 四名成员在内的加密从业者累计在Gillibrand的竞选活动中捐赠超15万美元。

CFTC是否如愿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独揽加密货币市场监管权,尚难定论,还需让「子弹飞一会」。但无论是狡黠如狼、准备时刻扑杀猎物的SEC掌权,还是形象和蔼、与Crypto抱团取暖的CFTC「上位称王」,客观来讲,这对加密货币市场本身来说都是幸事。

清晰的监管框架可以为加密资产的发展铺上路轨,也许过程曲折,但方向明晰,不致迷路。

四、结语

年初至今,受加息/疫情/战争等一系列不利外部因素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展现疲软态势,而在内部结构溃败重创下,整个市场陷入低迷期,平静如水。昔日DeFi /NFT Summer趋势不见,业内唯以「Hacker Summer」自嘲。

在此背景下,若CFTC获得加密货币监管权,沉寂已久的市场是否会焕发些许活力?对此,谷燕西向MarsBit表示,「从法律层面来说,CFTC获得监管权是好事。但从实操过程看,这对加密货币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谷燕西强调,目前市场唯一争论点是比特币ETF,而比特币ETF属于证券型产品,归SEC监管。如果比特币ETF获得通过,市场情绪将得到提振。

围绕加密货币行业何时走出低谷的讨论,在加密社区随处可见。或许多数投资者已习惯于情绪高涨的市场环境,或希望在周期中把握住下一个绝佳叙事,亦或是在准备寻找弥补损失的机会。

但跳出内部环境,目前的加密货币市场亟需在开跑前找准正确的起跑线。也许参议院拟定提案无法通过,加密货币市场依然处于模糊监管地带,但各方的努力与声音势必将汇聚成一股力量,在不远的未来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1.Senate Plan Would Put Bitcoin, Ether Under Commodity Regulator’s Watch

2.CFTC敦促国会明确加密监管立法,否则将寻求替代解决方案

3.监管加密货币:一场事关未来权力的战争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