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网红海莉·韦尔奇因推广迷因币$HAWK引发市场狂潮,但代币市值迅速崩盘,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尽管她未被正式指控,此事件暴露了明星顾问团队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失职问题。名人背书代币因缺乏专业风险评估和法律合规,成为行业乱象的典型案例,呼吁加强监管与责任意识。
原文标题:The SEC Gave Hawk Tuah Girl a Pass But Her $HAWK Coin Exposed a Bigger Problem
原文作者:Dr. Tonya Evans
原文来源:https://thehub.news/
编译:Daisy, 火星财经
美国证监会放过了"吐痰鹰女孩",但她发行的$HAWK币暴露了更严重的问题
2024年12月,当网络爆红人物海莉·韦尔奇(更为人熟知的是其争议性绰号"吐痰鹰女孩")背书的迷因币$HAWK问世时,这股迷因狂潮瞬间引爆市场。短短数小时内,该代币市值飙升至近5亿美元,但随后又以更惊人的速度崩盘,市值蒸发超90%,导致数千名散户投资者血本无归。
在后续的集体诉讼中,韦尔奇虽未面临正式指控,但她的个人品牌已遭受重创。尽管她发表公开声明将暴跌归咎于机器人操纵,并承诺"全力配合"律师协助受损投资者,但此事迅速成为名人品牌变现与加密货币监管相冲突的典型案例。
事后分析多聚焦于韦尔奇本人:她的年龄、经验缺失、从加密货币批评者到积极推广者的立场转变——这些都被视为投机行为。但这些报道往往忽略了加密行业泡沫之外真正的系统性漏洞:她的顾问团队在哪?在这个数字所有权时代,面对快节奏、不断演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型变现方式,那些本应随时提供专业支持的人才又在哪里?
因为事实显而易见:海莉·韦尔奇不是律师,不是证券专家,更非加密货币圈内人。我们本就不该对她有此期待——这本应是她的经纪人、经理人、公关团队和法律顾问的职责所在。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被遗忘的顾问团队职责
明星经纪业务远不止谈片约、安排通告那么简单,其核心在于机遇识别、收益最大化与声誉管理,同时还要尽可能降低、化解或规避风险。这不仅需要评估收益规模,更要权衡每项合作的条款细则、舆论影响及声誉成本——对于加密货币这种波动剧烈且法律风险极高的领域更是如此。
娱乐法律师本应擅长甄别知识产权与代言合同中的红线;经纪人理应具备识别高风险品牌合作的火眼金睛;经理人更该对客户的公众形象与职业发展轨迹保持全局视野。然而在一桩桩交易中,我们却不断目睹相同模式的重演:明星们在对证券法如何适用一无所知、甚至对项目崩盘后果毫无概念的情况下,就贸然扎进加密货币的发币浪潮。
韦尔奇的案例不过是冰山一角。金·卡戴珊、弗洛伊德·梅威瑟、DJ哈立德都曾因推广加密代币未披露报酬而遭美国证监会罚款;汤姆·布雷迪与吉赛尔·邦辰因FTX代言被投资者集体起诉;就连未涉诉讼的马特·达蒙,也因在2022年崩盘期间拍摄"财富眷顾勇者"广告遭遇品牌反噬。
这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暴露了更深刻的行业顽疾:顾问团队将加密货币视同普通周边商品,殊不知其本质是受严格监管的金融产品。
认知错位与产品误判
越来越多明星和网红形成致命错觉——加密代币不过是继NFT、限量周边、赞助内容之后的新型粉丝互动工具。但代币属性天差地别:当某代币符合1946年最高法院"豪威测试"确立的证券标准时,推广者就将承担重大法律责任。
在此领域,缺乏风险认知绝非免责理由。未进行合规披露、未满足监管要求便贸然推广这些资产,不仅愚蠢轻率,更可能涉嫌违法并断送职业生涯。
信任的买卖
美国证券法中的反兜售条款旨在通过要求清晰、公正的信息披露来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在有偿推广投资产品时。在这个病毒式传播的时代,一条推文就能引发数百万美元的投机性买入,这些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SEC不看意图,只看结果。如果有人推广一项投资(即人们期待通过他人努力获利)时未进行适当披露或存在误导,那就是监管问题。虽然通常是名人公开承担后果,但真正的失职者往往是那些未尽职调查或毫不在意的顾问团队。
这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纯粹迷因币与名人背书代币的本质区别。大多数迷因币由社区和文化热点驱动,设计上往往荒诞不经,依靠网络共同幽默感而非隐含效用或投资回报来维持。
它们确实高风险——但风险是透明的。
而名人背书代币的运作逻辑截然不同。它们承载着从名人品牌借来的隐性信任承诺,这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这类代币不再关乎集体内部玩笑,而更多与个人信誉、声誉和 perceived 影响力挂钩。这已不是单纯的投机游戏,而是伪装成市场势头的营销行为。
这与比特币的初衷背道而驰。比特币的诞生本是为了消除对机构或个人信任的依赖,它建立了一个价值可以通过代码(而非个人魅力)验证的点对点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名人币不仅是糟糕的投资选择——更是对加密货币创立哲学的背叛。它们重新引入了比特币旨在规避的旧有机制。
没错,"买家自负"是真理,但"卖家(及其团队)更需警惕"才是真谛。当炒作取代实质,影响力僭越诚信,受创的不仅是市场,更是整个行业的使命。
另一种风险:当总统树立最坏榜样
事态变得更加复杂的是,美国最高权力机构如今竟也参与到专家们长期警告的高风险行为中。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第二次就职典礼前几天,推出了两款家族品牌迷因币——先是TRUMP币,随后是其夫人命名的MELANIA币。这两种代币的推出,伴随着一项全面的亲加密货币政策议程,内容包括撤销SEC此前执法行动、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等提案。
虽然合法,但这种个人推广者与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双重身份,对监管中立性提出了严峻质疑。当私人财务利益与公共政策的界限开始模糊,要为其他人——更不用说25岁的网红——设定明确规范就变得愈发困难。
然而,答案绝非听之任之。我们更需要呼吁那些幕后工作者——那些本应评估风险、提供建议、保驾护航而非只顾从中渔利的人——承担更大责任,展现更高专业素养。
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追逐风口本就是明星维持商业价值的方式。但当涉及金融产品——尤其是迷因币、稳定币这类投机性资产时,最该保持警惕的,恰恰是那些拿着高薪的专业顾问。
经纪人、经理人、律师们请注意:若你们未能保护客户免受声誉和法律风险,那就是严重失职。如果你们对加密货币的认知尚不足以提出关键问题,那么寻找懂行的专家就是你们的义务。
"吐痰鹰女孩"事件的爆雷,并非因为韦尔奇鲁莽冒进,而是她身边竟无人停下来追问:"我们到底在兜售什么?最坏的结果会怎样?"
若能及早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