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新秩序:押注系统,而非季节周期

arndxt
媒体专栏
热度: 5504

加密货币市场正从散户驱动的减半周期转向机构主导的基础设施驱动周期,核心催化剂包括现货ETF、稳定币普及、RWA代币化和DATs工具。市场结构变化导致流动性分散和注意力稀缺,投资机会转向能构建系统的项目。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原文作者:@arndxt_xo

原文编译:Oliver,火星财经

下面是我对于下一轮加密市场核心逻辑的论述。

加密货币正在告别由散户主导的、以四年减半为叙事的旧周期,并迈入一个由机构主导、以底层设施(Rails)驱动的新周期。

驱动变革的催化剂已然就位:现货ETF、稳定币在支付和资本市场的普及、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以及能将代币与公开市场资本连接起来的类股权工具(DATs)。

与此同时,市场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流动性被分散到数百万种资产中;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极度稀缺;“低流通、高完全稀释估值(FDV)”的拉盘游戏正在让市场燃尽。因此,值得投资的机会正在转向那些能够构建系统的项目:

  • 控制分发渠道的系统(如ETF、DATs、钱包)
  • 能从流量中变现的系统(如永续合约DEX、支付公链、生息平台)
  • 能让现金流和文化实现复利的系统(能在市场轮动中依然保持凝聚力的社区)

ETF

1. 从四年“减半交易”到结构性资本流动

过去: 市场由散户的“反身性”主导——BTC领涨,ETH跟涨,然后“万物齐涨”。

现在: 资本配置者和底层基础设施成为驱动资金流动的核心。

ETF重塑了持仓结构。 BTC和ETH的供应正在从短线散户手中转移到长线机构投资者手中。这会抬高市场底部,减缓价格的“反身性”效应,并拉长整个市场周期。如今,价格发现的引擎不再仅仅是加密原生的高杠杆,还包括了养老基金委员会和他们的投资模型组合。

ETF

通用的ETP(交易所交易产品)上市标准将缩短后续币种的审批时间,从而将可投资的资产范围扩大到BTC/ETH之外。可以预见,未来会有类似SOL、某些热门新币甚至DOGE的合规投资敞口,这为散户创造了受监管的“退出流动性”,同时也为机构提供了更丰富的入场点。


2. 稳定币的成熟与演进

我更看好那些具备以下特点的L1/L2和应用:(a) 拥有原生的稳定币路由(如AMM/支付中心);(b) 掌控钱包入口或拥有强大的分发合作伙伴;(c) 公布能达到机构配置者要求级别的收入和风险指标。

当前有三个转变正在同时发生:

  • 支付与资金管理: 稳定币现在不仅是加密交易的“储备金”,更被用于企业薪资发放、B2B结算和营运资金管理。监管的逐步明确(例如,在衍生品中接受稳定币作为合格抵押品)正在将其深度嵌入资本市场。这不再是一个炒作的噱头,而是一个真正的货币操作系统。
  • 新的基础设施(Rails):
  • Tempo (Stripe/Paradigm): 一个专为支付设计的高吞吐量EVM L1。它拥有巨大的分发网络,但问题在于价值捕获(其代币能否捕获价值,还是仅仅作为手续费消耗品)以及其系统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设计。
  • Plasma (Tether): 一个垂直整合的USDT链,加上针对新兴市场的“新银行(neobank)/银行卡”服务。可以把它想象成苹果式的控制——通过“发币 + 公链 + 应用”的捆绑,打造无缝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护城河。
  • Base: 这条以太坊L2融合了消费者分发渠道(Coinbase)、稳定币收益和丰富的应用生态,正在成为“以太坊生态支付”的默认入口。

赢家将是那些能够聚合稳定币流量,并将其转化为粘性活动(如借贷利差、DEX手续费、持续的平台抽成)的平台。


3. “收入”成为核心筛选标准

市场的板块轮动依旧残酷。我们已经看到:像 $HYPE、$ENA、$PUMP 这些在现金流和用户活跃度上领先的项目,都曾经历暴涨,但随着市场注意力转移,它们也迅速均值回归。然而,这种剧烈波动背后隐藏着一个持久的信号:

  • 手续费是产品市场契合度(PMF)的最终体现。 无论用户是为了投机、支付还是使用杠杆而付费,这都是唯一能在多轮周期中存活下来的通用KPI。
  • 文化为现金流带来复利效应。 拥有清晰使命的社区(比如NFT领域的Pudgys,以及某些特定的Memecoin)即使在市场回调期间,也能保持其叙事的引力。

ETF


4. 永续合约DEX的季节与BNB的复兴

我关注的永续合约DEX具备以下特点:

(1) 拥有非合成的流动性优势(例如共享保证金、统一交易账户、可靠的风险引擎);

(2) 掌握自己的分发渠道(钱包/联盟伙伴/L1赞助);

(3) 提供明确的价值回馈(回购/手续费分红),使其能够穿越熊市。

$ASTER(前身为ApolloX)的爆发,正是因为 CZ(赵长鹏)的分发网络被重新激活。高流通量、可靠的回购/上币承诺,以及空投机制,共同创造了反身性的需求。资金流出ETH/Base/HL,涌入BNB和Aster的基础设施。

该领域的启示是: 永续合约DEX并非赢者通吃,而是 “渠道为王”。谁拥有最好的流动性和最大的流量入口(无论是KOL、交易所还是钱包),谁就能获胜,然后将手续费收入再投资于激励/回购,从而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5. DATs:代币世界的IPO

数字资产金库(DATs) 是一种持有代币资产的类股权工具。

  • 看涨理由: 对于那些无法获得ETF的代币,DATs可以为其解锁来自股权市场的资本。它们使项目财报更专业化,扩大了投资渠道(通过传统券商),并为VC提供了合规的退出路径,从而使资本能够回流,投入到下一波创新中。
  • 看跌理由: 如果其溢价、债务和赎回条款管理不善,DATs可能会成为一种系统性杠杆。当修正后的资产净值(mNAV)溢价转为折价,或回购暂停时,强制平仓可能会放大下行风险(我们已经看到了类似苗头)。

总结: 在一个加密原生散户资本可能已经见顶的世界里,DATs是一种 结构性的增量资金入口——前提是它们必须建立在审慎的杠杆和透明的治理之上。


6. RWA跨越鸿沟

我们应该看好那些能首先在链上创造真实经济现金流、公布可验证的数据库、并能与DeFi抵押品/金库工作流无缝集成的平台。

代币化的国债、信贷、大宗商品、私募股权等正在积蓄力量,即将迎来爆发点:

  • 为何重要: RWA为DeFi提供了无风险基础利率,并带来了新的非投机性收入(托管、资产发行、信用分析)。
  • 落地场景: 主要会应用于抵押货币市场(如Aave Horizon)、国债路由协议以及资产管理设施(如BUIDL/BENJI),这些设施可以接入钱包和DAO。

核心制约因素: 资产的获取、合规性以及链上原生的分发渠道。赢家将是那些能在保持用户自我托管和可组合性的同时,将复杂的合规流程抽象化的平台。


7. 核心观点提炼

  • 美联储议息会议后,主流币种相对于黄金/股票表现疲软,但机构配置者的资金流入为其提供了结构性支撑。BTC可能会在更高的价位盘整;而当“退出流动性叙事”达到顶峰时,ETH的相对弱势暴露了其轮动风险。
  • 流量为王: 一个可靠的分发节点(例如CZ)可以在几天内引导数十亿美元的净流入(如Aster),并重塑一个赛道的龙头格局(如HL)。
  • 代币解锁和供应路径至关重要: 在机构主导的时代,代币解锁日程和流通机制的重要性堪比股市的“解禁股”,需要围绕它们进行规划。


8. 下一步关注什么

  • 支付公链: Tempo的分发能力与价值捕获的博弈;Plasma的USDT垂直整合与商户采用情况。
  • 永续合约DEX市场份额: 交易深度/交易量能否持续,与激励支出的对比;钱包集成作为领先指标。
  • 稳定币政策: 合格抵押品的范围是否扩大,储备金披露情况,以及跨境监管制度。
  • RWA资产发行: 链上标普指数/信贷产品的规模,违约周期,以及与DeFi抵押品的可组合性。
  • DATs的健康度: mNAV的纪律性,溢价/折价动态,以及赎回压力测试。
  • 资金净流入地图: 密切关注每周资本的实际流向(BNB/Aster vs. Base/HL vs. Solana)。


结论

加密世界正在与传统金融的底层管道加速融合,但其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文化和投机。

下一批领涨市场的龙头项目将是三者的结合体:

  1. 渠道控制力(掌握分发渠道,并能融入机构配置者的工作流程)
  2. 可持续的现金流(手续费、利差、经常性收入)
  3. 强大的文化引力(能够将信念转化为实际使用量的社区)


所以,别再“无脑梭哈”所有项目了。


声明:本文为入驻“MarsBit 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本内容旨在传递行业动态,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
关键字:ETF稳定币R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