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正从散户驱动的减半周期转向机构主导的基础设施驱动周期,核心催化剂包括现货ETF、稳定币普及、RWA代币化和DATs工具。市场结构变化导致流动性分散和注意力稀缺,投资机会转向能构建系统的项目。
原文作者:@arndxt_xo
原文编译:Oliver,火星财经
下面是我对于下一轮加密市场核心逻辑的论述。
加密货币正在告别由散户主导的、以四年减半为叙事的旧周期,并迈入一个由机构主导、以底层设施(Rails)驱动的新周期。
驱动变革的催化剂已然就位:现货ETF、稳定币在支付和资本市场的普及、真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以及能将代币与公开市场资本连接起来的类股权工具(DATs)。
与此同时,市场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流动性被分散到数百万种资产中;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极度稀缺;“低流通、高完全稀释估值(FDV)”的拉盘游戏正在让市场燃尽。因此,值得投资的机会正在转向那些能够构建系统的项目:
过去: 市场由散户的“反身性”主导——BTC领涨,ETH跟涨,然后“万物齐涨”。
现在: 资本配置者和底层基础设施成为驱动资金流动的核心。
ETF重塑了持仓结构。 BTC和ETH的供应正在从短线散户手中转移到长线机构投资者手中。这会抬高市场底部,减缓价格的“反身性”效应,并拉长整个市场周期。如今,价格发现的引擎不再仅仅是加密原生的高杠杆,还包括了养老基金委员会和他们的投资模型组合。
通用的ETP(交易所交易产品)上市标准将缩短后续币种的审批时间,从而将可投资的资产范围扩大到BTC/ETH之外。可以预见,未来会有类似SOL、某些热门新币甚至DOGE的合规投资敞口,这为散户创造了受监管的“退出流动性”,同时也为机构提供了更丰富的入场点。
我更看好那些具备以下特点的L1/L2和应用:(a) 拥有原生的稳定币路由(如AMM/支付中心);(b) 掌控钱包入口或拥有强大的分发合作伙伴;(c) 公布能达到机构配置者要求级别的收入和风险指标。
当前有三个转变正在同时发生:
赢家将是那些能够聚合稳定币流量,并将其转化为粘性活动(如借贷利差、DEX手续费、持续的平台抽成)的平台。
市场的板块轮动依旧残酷。我们已经看到:像 $HYPE、$ENA、$PUMP 这些在现金流和用户活跃度上领先的项目,都曾经历暴涨,但随着市场注意力转移,它们也迅速均值回归。然而,这种剧烈波动背后隐藏着一个持久的信号:
我关注的永续合约DEX具备以下特点:
(1) 拥有非合成的流动性优势(例如共享保证金、统一交易账户、可靠的风险引擎);
(2) 掌握自己的分发渠道(钱包/联盟伙伴/L1赞助);
(3) 提供明确的价值回馈(回购/手续费分红),使其能够穿越熊市。
$ASTER(前身为ApolloX)的爆发,正是因为 CZ(赵长鹏)的分发网络被重新激活。高流通量、可靠的回购/上币承诺,以及空投机制,共同创造了反身性的需求。资金流出ETH/Base/HL,涌入BNB和Aster的基础设施。
该领域的启示是: 永续合约DEX并非赢者通吃,而是 “渠道为王”。谁拥有最好的流动性和最大的流量入口(无论是KOL、交易所还是钱包),谁就能获胜,然后将手续费收入再投资于激励/回购,从而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数字资产金库(DATs) 是一种持有代币资产的类股权工具。
总结: 在一个加密原生散户资本可能已经见顶的世界里,DATs是一种 结构性的增量资金入口——前提是它们必须建立在审慎的杠杆和透明的治理之上。
我们应该看好那些能首先在链上创造真实经济现金流、公布可验证的数据库、并能与DeFi抵押品/金库工作流无缝集成的平台。
代币化的国债、信贷、大宗商品、私募股权等正在积蓄力量,即将迎来爆发点:
核心制约因素: 资产的获取、合规性以及链上原生的分发渠道。赢家将是那些能在保持用户自我托管和可组合性的同时,将复杂的合规流程抽象化的平台。
加密世界正在与传统金融的底层管道加速融合,但其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文化和投机。
下一批领涨市场的龙头项目将是三者的结合体:
所以,别再“无脑梭哈”所有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