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币安披露Movement项目做市商Web3port通过恶意抛售代币获利3800万美元,引发加密市场对做市商操纵的广泛关注。这是币安年内第三次公开类似违规行为,暴露了交易所、项目方与资本之间的利益博弈及行业系统性腐败。事件凸显代币分配机制漏洞、监管真空及做市商的套利手法,呼吁技术透明化与制度改革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撰文:Lawrence
2025年3月25日,币安的一纸公告再次将加密市场的“做市商黑箱”推上风口浪尖。Movement(MOVE)项目的做市商被曝通过恶意抛售6600万枚代币获利3800万美元,而这已是继GPS、Shell代币暴跌后,币安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做市商违规操作。这场连环暴雷背后,不仅暴露了行业积弊的冰山一角,更掀开了交易所、项目方与资本之间的隐秘博弈。
1. MOVE崩盘:一场精密的流动性狙击战
2024年12月10日,MOVE代币上线币安的第二天,做市商Web3port在几乎没有买单支撑的情况下,集中抛售6600万枚代币(占流通量的3.11%),导致价格闪崩。三个月后,该做市商累计获利3800万美元,最终被币安冻结收益并下架。
链上数据显示,Web3port的操作遵循“拿筹码-制造流动性真空-恐慌抛售”的标准路径:
2. 前传:GPS与Shell的“同款剧本”
这并非Web3port首次登场。2025年3月,GoPlus(GPS)上线币安三天内暴跌80%,做市商抛售7000万枚代币套现4000万美元;Shell 以同样手法腰斩,获利2000万美元。三家项目方均声称“对做市商行为不知情”,但链上资金流向显示,Web3port与项目方存在代币分配协议,且部分地址疑似关联亚洲资本。
1. 币安的“选择性披露”:监管倒逼还是主动净化?
过去一年,币安上线的代币中有超过80%出现“上市即暴跌”现象,但直到2025年3月才集中披露三家做市商违规。这一时间点耐人寻味:
2. 做市商背锅?项目方与资本的“合谋嫌疑”
尽管Movement基金会声称“3月11日才从币安获知违规”,但链上证据显示:
更讽刺的是,当社区要求项目方起诉做市商时,Movement仅承诺“用冻结资金回购代币”——本质上是用散户亏损的钱“自救”,而非追究责任。
3. 行业潜规则:做市商为何成为“收割白手套”?
传统金融市场中,做市商需持牌经营且受严格监管,但在加密领域,这一角色却沦为灰色地带的套利工具:
1. 币安的“两难”
作为行业龙头,币安既要维护交易深度(依赖做市商),又需保障用户利益(打击操纵),但两者往往冲突:
2. 其他交易所的“沉默共谋”
相比币安的高调处理,OKX、Bybit等平台对类似事件长期保持沉默。行业分析师指出:
1. 技术破局:链上透明化能否根治顽疾?
2. 制度重构:从“野蛮生长”到“持牌经营”
3. 投资者自救:如何识别“做市商陷阱”?
Movement事件绝非孤例,而是行业系统性腐败的缩影。当交易所、项目方、做市商结成利益同盟,散户便成为这场游戏中唯一的输家。币安此次“断腕式”处理虽展现了改革决心,但若不能从代币分配机制、做市商准入标准等根源入手,类似的收割剧本仍将重演。
加密市场的未来,不仅需要更透明的链上数据,更需要一场彻底的利益分配革命。当行业90%的项目依赖做市商“刷量上币”,或许唯有推翻这套扭曲的规则,才能真正走向成熟。